電影行業是一個閉環,牽一發而動全身,影片撤檔、影院歇業、各影視城、劇組全部停工,幾乎所有環節都受到極大的影響,整個電影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而隨之而來的是資金的重大虧損。本文從四個層面解構思考,疫情下的電影行業。
疫情發酵蔓延,影院關門,關註電影有一段時間了,說說的我的思考~
2020年春節檔疫情爆發,7部影片接連撤檔,非行業人士覺得只是過年看不了電影了,但這個“撤檔”的背後對行業影響是多大?按照行業數據透露,最新一季度行業損失的是“150億”。
春節檔是整個電影市場最賺錢的檔期,2019年春節檔票房達到58.59億,春節檔票房占據全年的14.2%,疫情帶來“影院關門,不能復工”,後續引發的一系列的“蝴蝶效應”。
電影行業是一個閉環,牽一發而動全身,影片撤檔、影院歇業、各影視城、劇組全部停工,幾乎所有環節都受到極大的影響,整個電影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而隨之而來的是資金的重大虧損。
從這我看到的一些思考和一些碎碎念與大家分享,由淺至深,我想從四個層面來說說~
第1層市場:階段性恢復
電影行業的恢復,應該不是一個時間點的爆發,而是階段性的過度恢復。
大家都在問:電影院什麼時候開門?什麼時候會“報複性消費”迎來“爆發”,我覺得不要想著什麼時候“爆”,最大的問題不是怎麼掙錢,還是先想想如何活下來的問題。
截止2020年3月底,全國共有2263家影院類企業註銷。越來越多的影院開始做破產清算,大批電影院工作人員開始轉行外賣、物流行業。4月14日,萬達電影發佈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虧損5.5-6.5億元,為上市以來首次一季度出現虧損。公告發佈後,萬達電影股價下跌18%。
回看2003年非典,給電影行業同樣帶來了重大的衝擊,但是在6月的疫情之後,瞬間也是同時帶來了電影和文娛行業的高速發展時期。但是我們也可以從2003年的記憶中尋找,不是某一個特定事件或是形式感的告知我們疫情解除,可以出來“野”了,而是慢慢的慢慢的,身邊的消費從吃喝玩樂到精神類的文娛慢慢複蘇。
其一,整個市場的經濟需要階段性複蘇,就如同復工一樣。先從剛需類實質影響人民生活類的企業開始復工,優先支持疫情防控、生活保障、公用事業和重大項目的復工復產,用戶同樣先從“吃喝玩樂”剛需類的消費先開始複蘇。
電影觀影需求不是用戶的剛需,其次院線電影在娛樂需求地位在疫情面前也逐漸下降,畢竟疫情不久可以恢復,但是人心恢復需要時間。
其二,電影行業院線電影需要階段性複蘇,就如同試水一樣。畢竟一部影片的收益回收風險是很大的,按照國內票房分賬原則來計算,電影回本需要成本三倍票房數據,才能回本,春節檔撤檔,很難找到春節檔這麼大體量的觀影需求。
大概率是很少有片方願意冒這個險去做“第一個試水”的片子,大概率的操作就如同3月院線一樣,院線先拿經典影片做重映,試探市場的接受程度,並且這部分收益可以在暫無新片的現狀下,暫且回點點血。
第2層流量:內容為王
內容為王,影片的內容不僅是電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電影產業,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電影發展的基石與根本。
影響電影行業恢復的影響因素有2個,疫情的階段性恢復節奏和頭部影片的檔期選擇,而頭部影片來自於“優質內容”,優秀的劇情、拍攝、演員、導演。疫情結束後,《唐探3》、《姜子牙》、《花木蘭》等這類頭部影片的檔期選擇大概率雙向影響著電影行業的複蘇,這是“內容為王”的時代。
其次,前面也有提到,疫情不久就會結束,但人心恢復需要時間,疫情結束後,影迷需要自我療傷的過程,需要更多貼近民眾的電影,民族凝聚力和普通民眾在危機時刻對於國家和人民的貢獻勢必會成為未來的主流題材,類似《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片方可以考慮更多具有凝聚力的題材。
另外,有時候這個時代太快了,而疫情時間反而給了行業更多的思考的時間,不能聚眾,不能拍攝不能觀影,但給了行業編劇更多的創作時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沉下心去創作去發揮。
在電影產業上游,那些依然能夠堅挺的電影企業往往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核心競爭力,就是內容創意能力、內容生成能力以及內容傳播能力。
內容質量是保障,是作品成長硬道理,疫情給電影行業按下“暫停鍵”,也為行業調整、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這對電影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一件好事,好的作品才是電影市場發展的“硬道理”。
第三層資金:現金流
現金流是影響企業存亡的重要因素,重要性甚至大於利潤。
這是最近特別深刻一個體會,前段時間跟粉絲面基,她跟我說:他們公司已經3個月沒有發工資了,公司資金鏈斷裂。身邊的例子還有很多,讓我特別深刻的體會,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現金流真的很重要。
電影行業的現金流,我看到的是2側,其一是片方的現金流,前面也有說到,按照國內票房分賬原則來計算,電影回本需要成本三倍票房數據,才能回本,風險高,再反觀我們一年上映的幾百部影片,能破10億的都真的很少,春節檔撤檔,一個是很難找到春節檔這麼大體量的觀影需求,對於片方來說最痛的就是時間上也增加了投資成本。
因為無效知曉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無法知曉影片什麼時候能上映回滾現金流,尤其影片涉及的高金額多利益方的現金流問題,包括製片方、投資方、發行方、院線等等,延期上映直接導致的就是無法回籠資金,這樣的壓力是巨大的。
《囧媽》攜手字節跳動,免費線上觀影,以及後面的《肥龍過江》攜手愛奇藝,付費超前觀影模式,我覺得背後都是“現金流”的問題,在最高點拋出,總比一直候著被動著要來的痛快。
其二是院線的現金流,新片上映先走院線,是行業的默認規矩,《囧媽》這波操作給院線帶來強烈抵制,因為現金流流不到院線的“口袋”了。
包括最近倒閉關門的影院已經超過2300家,還有陸續各種影院在做資產清算,影院在整個影片上映的分賬內,收益分成是最高的,因為影院成本高,場地、水電、人工、設備等,但是對於片方來說,線上影院不存在這些成本,可以拿出更高比例收入給生產方,同時線上影院也更容易達到營收平衡。
同時,電影行業也需要開始探索更多能夠極速變現的途徑。不管是平臺嘗試超前點播、帶貨綜藝節目的出現、電影票宣佈走入淘寶直播間等,本質上都是快速走向C端獲取收益的形式,這些都將是大趨勢。
要想有現金流,就去離現金最近的地方,畢竟離錢最近的地方最容易掙錢。
第4層商業:補鏈發展
學會“自救破圈”,學會“補鏈發展”,學會“探索思路”。
有前輩說過:企業經營不下去的時候,可以看一下自己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哪些,嘗試合作:補鏈發展。
線下影院轉線上賣場,在2月還遲遲不能開業的情況下,部分影院為了自救,甚至開始了線上售賣零食、飲料、電影周邊和電影卡券,解決積壓賣品,清倉大甩賣。利用自有渠道,開啟線上賣場銷售模式,清庫存,回血現金流,但是整體的銷量暫不如十分之一。
疫情期間自救的方式還有很多,構建自有渠道和平臺,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建立和顧客溝通的有效途徑,保持品牌與顧客的鏈接;產品個性化和促銷定製等等。
“安心”影院的品牌,疫情的結束人心需要過度,用戶重新走進影院需要更多的支持,大部分影城衛生是不達標的,疫情之後,影院最緊迫的是協調物業對衛生和通風安全的審查,並添加測溫系統,為影迷準備口罩和消毒用品,這些設備和工具將成為常態化配置。
要有“無界影院”的概念,影院應該更加開放。不要給自己劃界限,不止是一家影院,電影院更應該打開“無界營銷”的模式。平臺思維,OPEN的平臺,一切皆可能~
能夠及時發現並且滿足民眾需求的人總能賺到錢,有時候經營人心比販賣商品更重要。
寫在最後
電影行業“升溫”需要政策上的扶持、從業者的加倍努力,需要有大量優質內容登上銀幕。更需要合理的票價和優惠的福利吸引大眾消費。
我相信,春暖花開,等一部電影,與你重逢~
#專欄作家#
玲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玲子奮鬥史。不卑不亢,從容優雅,面對一切,我是玲子。職業產品經理,關註互聯網人工智能、商業產品,擅長需求挖掘和運營管理。我是個勵志氣質聰穎漂亮的女青年。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