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商品是相對單件商品而言,需要通過多個商品進行組裝加工成的一類產品。本文作者通過回歸場景對組裝商品的加工流程進行了梳理分析,從配件維護到終止加工,一共五個步驟,與大家分享。
一、組裝商品
組裝商品是相對單件商品而言,需要通過多個商品進行組裝加工成的一類產品。我們把加工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其他商品叫做這個組裝品的子品或者配件,一個組裝品和其配件有固定的組成關係,倉庫在加工過程中就是根據這個關係進行加工。
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組裝商品有:可拆洗外套+防蟎布內膽套+乳膠床墊可以組裝成一個床墊;口罩體+耳帶可以組裝成一個口罩,而口罩體又是由外層無紡布保護層+熔噴過濾層+無紡布內層+鼻梁條加工製造成。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組裝品可以由其他組裝品加工而成。
二、組裝商品加工實例
1. 組裝商品配件關係維護
首先,我們需要先建立好組裝品和配件的關係:配件商品、對應配件需用到的數量。我們以加工好的口罩體和耳帶的組裝為例。假設製作1000個口罩需要1000個口罩體+2捆耳帶,我們把組裝關係維護進系統:
2. 創建組裝加工單
組裝關係維護好後,我們可以在系統中創建組裝加工單,錄入要組裝的商品及數量,系統將根據我們設置好的組裝關係自動計算出預計消耗的口罩體和耳帶。同時還需錄入本次加工的倉庫是哪一個,錄入倉庫是為了管理配件庫存和組裝品庫存。
3. 組裝品開始加工
加工單創建好後,在正式開始加工之前,我們要確保加工中用到的口罩體和耳帶都在加工倉,且有足夠數量。確認無誤倉庫開始加工,則需要用到的口罩體和耳帶就不能再拿做其他用途,所以這個時候系統中會把加工倉中的1000個口罩體和2捆耳帶給占用掉。
這裡要註意的是,如果加工倉庫配件信息不足了,在系統中由於無法占用掉足夠數量的配件,所以系統中這個組裝商品是無法操作開始加工的,此時可以等加工倉庫配件到貨或者調整加工的組裝品數量後再開始加工。組裝品開始加工後,系統中除了配件的庫存占用,對組裝品也會有對應的組裝品加工中預計數。
4. 錄入組裝加工結果
加工倉庫對商品完成加工後,可在系統中錄入加工完成的組裝數量。如果是正正好的情況,則組裝好的口罩會是1000個,口罩體消耗是1000個,耳帶消耗是2捆,對應系統裡邊庫存變動為口罩庫存新增1000,口罩體被占用的1000庫存直接消耗掉,占用數歸0,總庫存減少1000(開始加工時總庫存不變),耳帶被占用的2捆直接消耗掉,占用數歸0,總庫存減少1。如果加工倉不是一次性全部完成組裝商品的加工,分批完成的話我們也要支持批量錄入加工結果,例如第一次加工完成500個口罩,則錄入加工數量500,消耗的口罩體500,耳帶1捆。這裡有個細節,在錄入組裝好的口罩時,系統要默認給出本次加工的組裝品預計消耗的配件數來減少客戶的操作,但這個配件數我們要支持可編輯,為什麼,我們看看下麵兩種場景:
預計消耗1000個口罩體,結果因部分口罩體不合格,在生產過程中多損耗掉了,這個時候我們也要把多損耗的配件算進去;所以配件數量要可編輯。但這又會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配件庫存消耗情況,如果這次消耗的口罩體配件是1100個,加工倉剛好數量夠,那麼除了被占用的1000個口罩體被扣減掉,我們還需要額外扣減100個口罩庫存;如果加工倉數量不足夠了,只有1050個,不夠用來扣減,則我們在提交本次消耗的配件數時,由於系統庫存不足,提交會是失敗的(部分系統允許負庫存,這種情況可以提交成功)。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等加工倉庫把配件數量補齊庫存再進行提交操作。
另一種場景則相反,組裝1000個口罩預計消耗2捆耳帶,但實際組裝好後發現只用了一捆,那這種時候也是要允許配件數量可編輯。那多占用的1捆在加工完成後要被歸還掉,耳帶的庫存實際只會減1。
在上邊兩種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配件數量是可比預計消耗的多或者少的。組裝成品只能小於等於預計加工數量。
5. 組裝品終止加工
終止加工在組裝品開始加工後就可進行,如果說計劃有變,組裝品不加工了,那可以進行終止操作,終止後組裝品預計加工的數量歸0,配件被占用的庫存歸還掉。
也存在倉庫加工到一半後進行終止加工操作,同理,我們只要把加工的配件歸還掉即可。
在上述場景一中情況,預計消耗口罩體1000個,倉庫也只有1000個,但1000個中有10個損耗掉了,那最終我們可以組裝成的口罩只能有990個,我們在系統中就只能錄入990個口罩,消耗1000個口罩體,2捆耳帶。由於組裝品數量不等於預計加工數量,我們也是需要對該組裝品終止加工掉。
在組裝加工過程中還涉及到加工費用,這個費用根據不同業務可以給每個商品固定一個加工費用,也可以就是每次加工時加工費是多少一起錄入,再均攤到本次加工的組裝品當中,這裡不進行擴展了。
最後,我們再一起看下整個的流程圖:
到這裡,組裝商品的加工功能我們就分析完了。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溝通交流~
作者:悅悅;微信公眾號:大話熙游
本文由 @大話熙游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