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創業路線圖(76):客戶報備管理背後的戰略價值"

“客戶報備管理”在普遍使用CRM的年代似乎不應該是個問題,但很多企業並沒有想清楚這件事背後的管理邏輯和戰略價值。我們今天就從一個真實案例說起,談談很多toB公司在客戶報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解決思路及制度建設的5個步驟。

一、為什麼要做客戶報備?

首先,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做客戶報備的。

比如十年前很活躍的針對老闆的培訓行業,他們大多是不需要做客戶報備、設置客戶開發保護期的。誰簽到單就說明這個銷售代表與客戶的信任到位了,不關心誰先接觸客戶、誰先推進到商機等對過程的管理。

“不報備”帶來的是:

  • 管理難度下降,不需要關心過程。
  • “叢林效應”:客戶沒有報備保護期,銷售代表之間用短刀搏殺,適合不需要深度協作、產品價格統一度高(不打折扣)的團隊。

我們分析這個“不報備”的案例,是為了通過對比讓大家加強對“報備”理解。我們看看“客戶報備”能夠帶來哪些好處和短板:

  • 開拓企業客戶,從初步接觸到發掘出商機、簽約交付,需要一個過程。如果有客戶報備保護期(一般為平均成交周期的1~2倍),銷售代表就願意去深挖那些在水面下的客戶及客戶需求。否則大家都只撿水面上容易快速成交的客戶,難免造成市場滲透率不足。
  • 每個階段只有一個銷售代表接觸客戶,客戶不容易鑽空子,同時向多個銷售渠道要求更低折扣,這樣價格能夠得到保護。
  • 明確的客戶歸屬關係,多個銷售代表之間反而更容易配合作戰,實現高轉化率。

至於“客戶報備”有怎樣的戰略價值,我下文繼續分析。我們先看看“客戶報備”會帶來的困難:

  1. 多了一道操作流程,帶來管理成本;
  2. 最大風險是:一個合適的客戶被不合適的銷售代表A報備,A推進不利卻占著客戶1、2個月的時間,其他銷售代表也束手無策。從而造成整體效率下降。

有讀者會說,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管理層就把客戶從A手裡拿出來嘛!可是作為管理制度,是需要有明確標準的。

真實情況是,如果你不給銷售代表安全感,“客戶報備制度”就形同虛設,將引起很多爭端、耗費管理層大量時間,也讓銷售同事們回到“叢林法則”中。

二、報備“電話號碼”還是報備“工商註冊名稱”?

分析一個真實案例,我這篇文字有一半是為他們公司寫的。

這家SaaS公司有電銷部門,也有成立不久的直銷部門(負責所在大城市的直銷)和渠道部(負責全國代理商開拓及管理)。因為絕大部分客戶的客單價不到一萬元,成交周期1~2周,為了方便操作,電銷部門多年來一直用客戶聯繫人的電話號碼作為報備依據。

有了直銷與代理商之後,銷售體系對市場形成了更有層次的覆蓋(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造成“撞單”事件頻繁出現。

舉個常見的例子:代理商A拜訪甲客戶的老闆後,老闆安排助理註冊了產品;註冊線索隨後被分配到電銷部門的B員工手上。B員工與甲客戶的助理多次交流後,完成了合作簽約。這時候代理商A才發現自己開發的客戶被總部簽了,因此進入“判單”環節。

目前判單的權重是這樣規定的:首次接觸20%,服務過程0~60%,簽約20%。

雖有規則,但這個0~60%的決定性部分不夠明確,而且舉證內容主要靠微信截圖,拜訪、電話溝通的有效性不容易被證明;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雙方管理者都為判單付出很多精力,最終結果還可能是都不滿意。

作為顧問,我在這個案例上的具體建議是這樣:

  • 明確報備規則:①誰先接觸客戶歸誰;②報備周期2周(與平均成交周期接近),首次接觸14個自然日還未成交的,喪失報備權。報備規則應該是非常明確的,這是為了減少扯皮。
  • 同時,為了鼓勵合作,我們又要制定一個“不非常”明確的合作分配比例規則:首次接觸 x%、產品演示 y%、簽約 z% … 執行分配的前提是:①有報備權的一方同意;②雙方在簽約前留下書面證據(郵件或IM均可)。
  • 短期看,如果把“電話號碼”報備換為“工商註冊名稱”報備代價太大,可以暫時保留按電話號碼報備;但遇到判單時,我們把客戶企業作為整體來看待。也就是說,第一個接觸到該企業聯繫人併進行電話號碼報備的,視為報備權限所有人。
  • 從長期看,由於公司已經推出更高客單價的產品,也為了深化管理,是有必要建立更嚴格的報備管理制度的。

建立報備制度的步驟我在第四節里詳細列出,這之前我們先探討一下:

三、客戶報備的戰略意義

報備不僅僅是為了減少扯皮,管理過上千人的直銷+兩千多人的代理體系,我從公司戰略及營銷策略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報備管理的意義。

首先,企業的本質是創造客戶、營銷的目標是獲得客戶,那麼客戶在哪裡?

有少量toB公司有非常明確的客戶清單,但99%的toB企業都很難框定自己客戶的範圍,我們怎麼做?

一般是通過現有客戶畫出“客戶畫像”,然後“按圖索驥”。有更高戰略眼光的企業會分析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我們的目標客戶是哪些?

而對每個區域分公司負責人來說,弄清楚 —— 所轄區域大致有多少目標客戶?我們如何分階段覆蓋?則是下馬伊始就應該考慮的工作。

“客戶報備”就是這項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落地的部分。通過銷售同事、代理商伙伴不斷將目標客戶錄入系統,並且標註清楚“企業規模、行業、組織架構、決策鏈條、KP聯繫方式…”這些信息對公司戰略決策和數字化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信息的細化會一直延伸到客戶成功等服務部門,CSM的同事會確認上游環節留下信息的準確性、補充更多信息。

隨著銷售過程的發生,資源分級的工作也自然而然完成了:潛在客戶進入了市場部的名單、目標客戶進入了線索池、SQL(銷售驗證線索)轉化成了“客戶”、有銷售機會的客戶留下了“商機”,成交客戶轉交給CSM(客戶成功)持續服務……

這是企業營銷戰略中客戶獲取策略的全局圖景。5年、10年的積累下來,我們的CRM里就積累出每個城市目標客戶的名單,並且留下了客戶基本信息、我們的跟進過程信息,即便尚未成交,也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除了發文件強制要求,我更認可的是“自然而然”的積累。

特別是對代理商來說,與廠商的信任需要時間積累,需要穩定的渠道政策支持。一個穩健、合理的報備制度,不僅給了他們錄入客戶資料的意願,而且也從實際操作上給了他們錄入客戶資料的便利。

第二個戰略目的是對代理商的銷售過程進行管理,對代理商賦能。

只通過外部培訓、指導往往還無法解決問題,更何況我們的廠商還希望實現直銷、渠道的一體化、數字化管理。而“客戶報備”正好也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

除了管理客戶報備這個入口環節,在業務管理水平更成熟後,公司還可以豐富報備管理的層次。

例如,一個SaaS企業的平均成交周期為60天。但我們不希望一個報備就把客戶鎖死60天,因此用這樣的方式:客戶成功報備後給予保護10天;實現電話邀約和拜訪(簽到+拿到紙質名片)+10天;完成產品演示及答疑(或得到招標邀約郵件) +20天;完成簽約(但尚未回款)+15天……

通過更精細的報備管理,可以督促直銷、渠道加快工作節奏,更快推進成交。

四、設計客戶報備的操作步驟

為了方便大家把我這篇文字當做工具使用,我提出一個設計客戶報備的操作步驟:

Step1 確定報備關鍵字:電話號碼/企業名稱/商機

  • 電話號碼:適合toC銷售和toB極小單銷售;
  • 企業名稱:適合toB銷售;
  • 商機:適合KA銷售,一個大企業可能會有多個部門在不同時段分別提出採購需求,因此面對大客戶的項目型銷售管理,對於“報備”認定上會有更複雜的具體要求。

Step2 制定報備保護期制度

  1. 這個制度應該非常明確地保護首次報備方的權利;
  2. 但也要限制報備時長(一般採用成交周期的1~2倍);
  3. 報備期結束,客戶掉入公海,其他各方按地域規則(或其它規則)在權限內領取;
  4. 報備到期可申請延長一次,需要銷售VP特批;
  5. 細化一個客戶只能在一個部門(或代理商)的公海裡保留2~3個報備周期,超過後流入其他部門公海【可選項】。

Step3 細化報備延長機制【可選項】

增加更細緻的報備期逐步延長機制(見上文)。

Step4 制定多方合作的業績及提成分配機制

  1. 鼓勵多方合作,公司公佈業績分配的指導意見;
  2. 每次客戶報備後,合作各方儘快確定分配比例,並留下文字證明。

Step5 長期運營:倡導合作文化,不讓雷鋒吃虧

  1. 公開表彰成功合作的典範;
  2. 批評惡意占便宜及浪費客戶資源的行為。

在具體執行中,管理者還會面臨很多令人糾結的情況。例如,一個大客戶,被能力還很弱的代理商先報備了,廠家的直銷部門要不要拿過來?

—— 我認為不應該拿。規則制定者如果為了局部利益打破規則,就會影響全局利益。作為廠家,特別是要保護合作伙伴對我們來之不易的信任。

這樣的狀況下,廠家最合適的姿態是,主動提供支持,以服務好大客戶獲得品牌及口碑效應為目標。利益方面可以看輕一些,為參與項目的員工爭取一些獎金還是合理的。

上面說的很多規則需要系統支持。常見的CRM系統基本能夠覆蓋內部直銷、電銷管理的需求。

合作伙伴管理部分(PRM,包括代理商報備、代理商報價表審批等)則較少有產品能夠做得這麼深。昨晚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向紛享銷客的聯合創始人劉晨詳細瞭解了他們的PRM,他們的產品是能夠完整覆蓋以上功能的。

關於客戶報備管理,你的企業有什麼特別的做法?歡迎留言交流!

#特邀作者#

吳昊,微信公眾號:SaaS白夜行,紛享銷客天使投資人、前執行總裁。20年企業信息化和6年SaaS營銷團隊創新經驗,每天一篇2000字SaaS創業文章的堅持者,目前正處在從創業者向投資人的轉型過程中。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