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道4月21日訊,日前,國內微針給藥產業化企業中科微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微針)宣佈完成了數千萬pre-A輪融資(含股權及債權),投資方為重慶中科盈暉基金,本輪融資將用以研發投入、產線加速、市場拓展等。該筆融資是中科微針自成立之初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後的第二筆增資。
作為出身於中科院理化所的產業化團隊,中科微針的產品技術核心是陣列微針貼片, 能夠無痛穿透角質層,打開透皮通道,實現經皮釋放活性成分,該技術結合了傳統註射和透皮給藥技術的優勢。
在傳統給藥模式中,除了口服、膏藥貼劑之外,註射是最常見、最主流的手段。尤其是對一些生物藥物而言,對註射給藥的方式依賴性極強,也同時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病人疼痛、交叉感染、依從性差、皮膚損傷等核心技術難點。
有數據統計,全球註射給藥的市場規模在2016年為3623.8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245億美元。而在2018年全球暢銷藥物TOP 10中,生物製劑占據八席之多。隨著生物藥物的指數級增長,人們對精確給藥及給藥方式的便捷性、耐受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藥方式的技術創新亟待攻剋。
2018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佈了《藥物註射劑研發技術指導意見》,明確杜絕低水平仿製,鼓勵劑型改良與創新。
多重背景之下,微針給藥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門。該項技術是以微創方式在皮膚上傳遞藥物的新劑型,具有穿刺皮膚深度可控、微針柔性、溶解時間可控等優勢,可以有效打破傳統透皮製劑的技術限制和弊端,尤其是在生物藥、化妝品、外用藥、化藥、中藥提取物中優勢明顯。
關於微針給藥劑量小、療程短和用戶體驗好的優點,以治療黃褐斑的藥物氨甲環酸舉例說,口服片每片含有效成分氨甲環酸為500毫克,黃褐斑患者需連續口服6個月。若將它由片劑改為微針貼劑,則每片的劑量只需要氨甲環酸4毫克,且在20天即可獲得目視可見的治療效果。劑量的極大下降意味著同時大大降低了對人體肝髒的毒副作用。
早在1958年,Alan Richard Wagner就提出了微針皮內註射的概念,之後也陸續有論文及研究成果推出,但僅停留在科研層面。2003年,來自中科院理化所高雲華研究員承擔了國家“863”計劃MEMS重大專項,明確單晶硅微針透皮給藥技術立項。2008年,中科院理化所與企業合作實現了單晶硅微針項目的產業化。
在單晶硅微針給藥技術成功產業化的基礎上,高雲華於2018年5月成立中科微針公司,並擔任董事長,當年即獲得了中科院創投和中科創星首輪千萬級投資。2019年7月,中科微針生產線投產。同年11月,該生產線即實現了月產180萬貼/年的生產能力,從而獲得了年產2000萬片微針帖片的能力。
作為團隊創始人和董事長,高雲華曾參與國家863計劃,現為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總經理江林博士畢業於中科院理化所,具有十餘年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工程項目管理、企業運營管理經驗。
中科微針已申請專利25項,已授權10項,PCT專利3項,自建有聚合物微針給藥技術研發平臺與符合GMP規範的中試生產平臺。與此同時,該團隊還與中科院理化所、北京天壇醫院、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山東中醫葯大學、世界中醫葯聯合會經皮給藥學會等單位合作,協同開展微針給藥技術的開發、臨床試驗以及臨床推廣。
在商業模式上,中科微針目前採用了雙輪驅動。首先是為藥企提供CRO/CDMO服務,以合作或自研適用於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臟類疾病等的創新藥物為主。另外,中科微針可以直接向市場上輸送一類醫美/醫療類產品和器械,目前涉及祛痘祛疤瘦臉等產品已經上市,穴位貼等器械類產業也已經投放市場。
在北京大興生產基地,中科微針已經實現了180萬片/月的出生產能力的同時,於2019年10月在重慶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本輪融資將大部分用於重慶子公司的生產線建設,規劃在重慶建設四條生產線,屆時重慶公司的產能將達到2億片/年。另據中科微針公佈的財報數據,公司2019年實現收入超100萬,預計2020年銷售額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