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突然爆發,給旅游、零售、餐飲等行業以沉重一擊。
其中,整個文旅產業可以說是重災區。
那麼,
文旅大消費深受疫情打擊,文旅企業該如何自救?
與非典相比,新冠疫情對文旅消費業的影響為何更深遠?
平臺與供應鏈矛盾爆發,如何優化平臺與供應鏈良性關係?
如何從根本上建立健全行業保障機制?
如何提升文旅產業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的聲量和影響力?
疫情結束後,如何快速提振民眾的消費信心?
……
北京執惠旅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照慧就這些問題一一作瞭解答。
分享人:劉照慧,北京執惠旅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文旅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文化旅游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社科院文旅數字營銷研究院理事,所創立的執惠文旅產業平臺獲得數千萬元融資。
以下內容由鉛筆道整理成文:
第一部分 疫情對文旅產業的衝擊
我們簡單看一下疫情對文旅產業的一些基本影響。
目前,整個文旅產業基本上應該是一個停擺的狀態:交通、旅游暫停,影院、文娛活動取消,體育賽事暫停,餐飲門店全面關閉,短期內服務類消費全面下滑,文旅的休閑消費產業在這一次受到了重創。
對於傳統的旅游業來說,也會是一個徹底的洗牌。傳統的景點和旅游的目的地嚴重依賴於黃金周假期以及以往的消費方式,這一次基本都在停擺,總體是需求端的大量減少。
目前的整個文旅產業,大家目前關註到的都是機票、大交通、高鐵的取消,酒店的退訂,跟團游、國外出游、國內出游、入境游的大批量取消。其實影響大多是在分銷端,包括旅行社、OTA。
但是供給端的情況也同樣值得關註。可能目前已經產生的直接損失就達到五千億了,也有人統計過,每天的損失差不多是在一兩百億左右。
大家也知道,今年可能是文旅融合的關鍵的破局之年。從去年文旅部的成立到今年,其實整個產業都卯足了勁兒,希望今年在文旅融合上進一步會有一個大的突破,但是疫情的突然爆發讓整個產業目前處於停擺的狀態,很多企業反饋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且疫情的爆發還是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就是在過年前的春節期間。可能隨著疫情的發展,更多深層次的影響會暴露出來。
現在的文旅已經和以往的文旅不太一樣,以前我們說到旅游,大部分的人的印象中還是跟團、組團、傳統的觀光游、商務的旅行。那現在的文旅已經是文旅大消費的全領域,不僅覆蓋了傳統旅游的線路和景點,還會有大量跨界的業態。
在本地生活方式一體化的背景下,文旅的很多細分領域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1、旅游+教育
這一領域包括營地教育、親子樂園、主題娛樂、游學研學等。和教育相關的項目,尤其是游學研學,基本依托於這個寒假、暑假。目前來看,兩個重大假期的影響對於這樣的細分產業還會有更加致命的打擊,因為基本上一年的營收基本泡湯。
- 旅游+體育
大型賽事、冰雪樂園、滑雪度假區等在這次受到的打擊比較慘重。
- 旅游+康養
溫泉、康養小鎮春節期間會有大量的需求,尤其是在北方,溫泉現在應該是最好的旺季。
4、旅游+文娛
沉浸式的娛樂演出、城市綜合體裡面的諸多體驗項目、和親子相關的項目都在受到重大的衝擊,尤其是一些新型的、還在培育期的文旅項目,受到的衝擊尤其劇烈。
這次疫情對傳統的旅游來說可能會是一次徹底的洗牌,也集中暴露出了傳統旅游業態中很多結構性的問題。比如節假日的不合理,比如傳統景點、旅游目的地對幾個大的節假日的嚴重依賴,這樣集中的規模經濟無法對沖分散疫情急劇爆發的風險,錯峰淡旺季線上線下結合的運營結構還是亟待改革和創新。這也是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發現傳統旅游裡面的一些結構性問題也會暴露的更加明顯。
第二部分 文旅企業如何自救
執惠對文旅業的基本的影響做了一些統計,研究了知名上市公司在這一次疫情中受衝擊的基本情況。
三特索道、宋城演藝、桂林旅游、眾信旅游等知名的旅游上市公司紛紛發了公告,它們的業務目前基本90%以上都是停擺的狀態。
三特索道剛剛發了公告,旗下分佈於全國多個地方的旅游項目的主要業務基本已經主動暫停運營。三特索道是武漢的上市公司,屬於當代集團旗下,他們投資運營的旅游項目分佈在陝西、海南、貴州、浙江、江西、湖北、內蒙、廣東、福建等地,都受到了重大的衝擊和影響。
宋城演藝也在對投資者的公告中表示,2020年的1月24日起,宋城旗下的項目已經全部關園,對一季度的財務影響在所難免。
桂林旅游也發佈公告,提到從26號開始,除了漓江的大瀑布飯店、琴潭客運站和部分出租車外,其他業務暫停運營,暫停運營的業務包括公司所有景區以及漓江游船業務。
眾信的公告中也提到,國內出境游在24號起停止發團,因為作為一個以組團和批發為主業的公司,應該也是重災區。出境游於27日開始停止發團,同時,公司正在為已經報名的游客辦理延期退團。
昨天我參加了中國旅游研究院組織的線上研討會,中國旅游集團20強也紛紛表示,疫情對他們的業態衝擊是極其巨大的,損失基本都是以億起跳,包括巨額的人工成本支出、大量的無損退票、退款、退訂以及酒店的退訂。說這一次的衝擊對整個產業是一個滅頂之災也不為過。
第三部分 與非典相比,新冠疫情影響更深遠
很多人說跟非典相比,新冠疫情對於文旅消費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可以簡單做一些宏觀上的對比,但實際大家可以發現不太具備可比性,這一次比非典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簡單看宏觀上的影響。2003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第三產業服務業占比比重不大,當時GDP的增速是9.1%,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35%左右,但是到2019年、2020年,GDP的增長在6%左右,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到了57.8%。
從2019年開始,國家一直在刺激消費,對於整個經濟的拉動,包括完成經濟結構的轉型。文旅產業的細分領域將近109個,對於整個產業的影響不簡單,雖然大家把它當成一個細分的旅游產業,但實際它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是整個消費板塊的重大衝擊。
在2003年的時候,房地產的爆發期剛剛開始,所以2003年的8月份,房地產被列為支柱產業,對整個經濟的拉動比較大。
2019年開始,由於房住不炒的政策,尤其是大量的地產商轉型到文旅產業,這一次對於他們的轉型影響非常巨大,可以說是當頭一棒。大量的地產商轉型到文旅企業,新開的項目、在建的項目、已經建成亟待運營回收收益的項目,受影響非常巨大。
線下運營的成本對旅游產業來講也非常巨大。昨天看到紅樹林每天每月的支出成本,基本人工費用達到七八百萬,還有銀行的利息兩千多萬,每個月的損失在五六千萬以上;省旅游集團基本上都是大幾千萬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其他固定資產的損耗、銀行的利息,影響是非常大的。
目前來看,文旅的產業鏈更加複雜,而且鏈條更加長。疫情對這一產業經濟的衝擊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評估,但是有業界人在說,應該會達到1.5萬億左右。
光大證券做過一個分析,也詳細對比了非典和新型肺炎的影響。
景區方面,2003年時,從廣州傳到北京第一例輸入性的病例,然後在北京和廣州兩個地方爆發,但真正的開始起步應該是在四月份左右,所以2003年只有少量的景區關閉,而今年是大部分的景點全部關閉。
酒店領域,2003年新增訂單可免費取消政策,這次應該是封禁之後大幅降低了入住率,有些地方基本上是酒店直接關停,沒有營業,同時加盟費的減免力度也很大。另外,酒店業現在也承擔了很多抗擊疫情的工作,作為隔離病房、隔離的住宿區,為輕症病人的隔離提供巨大貢獻。
旅行社2003年的時候只是無條件退還定金並承擔機票的損失,而今年是暫停所有跟團業務和“機票+酒店”產品,波及和影響的產品的更加廣。旅行社自身承擔提前與境外旅游資源供應商協定的包郵輪、控房間、切機票而無游客消費的巨額成本。目前,整個旅行社和旅游預訂領域損失應該是非常巨大的。
光大得出這個結論我也很認可,這一次比2003年的衝擊更加全面、深刻、強烈和直接。
在之前,攜程曾經預計過春節旅游的人次今年會達到4.5億,同比增長8.43%。光大是按照9%的增速預測2020年原春節的旅游收入可以達到5602億。現在隨著城際交通和團隊游/自由行的關停,其實預計大部分都完全損失掉了,這也是我剛纔那個數據,保守損失在五千億左右。
業內很多人反饋需求的回暖是不樂觀的。因為疫情結束之後還有一個消費信心的恢復期,應該說對旅游行業的衝擊是立竿見影的,但是恢復起來是比較緩慢的,至少有兩到三個月的緩衝恢復期。也有朋友經歷過2003年非典的時候,說幾乎是影響到一整年的這個業務。
反觀2004年,旅游業已經全面恢復。國內旅游的人數同比增長27%,也就是說有報複性的反彈,旅游業的總收入將近增長了40%。微觀層面,2004年旅游的上市公司因低基數效應較2003年呈現了高反彈,2005年基本穩步增長。
但是對於旅游目前的衝擊來看,入境游應該是在恢復期在一年以上,出境游可能在半年以上,國內游可能三到六個月能有一個恢復的跡象。
現在來看,2021年可能會出現和2004年類似的情況。疫情平復之後,政策放鬆,民眾的恐慌情緒逐漸消退,預計2021年旅游的上市公司的收入將有一個強勁的複蘇。但所有這些都建立在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情況下,目前還很難去判斷。
第四部分 如何優化平臺與供應鏈關係
這個過程中直接受衝擊的是分銷端,尤其是大型的互聯網平臺和旅行社,但實際整個供應鏈之間也會出現一些矛盾,也在呼籲良性的供應鏈關係的建立。
目前,攜程、飛豬、去哪兒多個平臺退訂都已經達到數億的規模,OTA與供應商、民宿與平臺之間也都出現了損失承擔的利益博弈。
流量一般是在OTA等線上的互聯網平臺上,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也隨著這一次疫情的爆發出現了諸多紛爭。產業也需要線上線下的融合,共建良性生態。
目前,攜程也是用創意的方式迅速構建平臺規則,讓供應商有餘力放棄眼前的利益,為用戶做無損退訂。
但是恰恰是這樣一些政策,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磨合,也出現了很多糾紛。
1月底,媒體報道去哪兒網的各個業務線已經為消費者及時退款達到了10億元;馬蜂窩又為消費者及時退款墊資超過了五個億;攜程1月24號凌晨宣佈啟動一個億的重大保障資金,免費取消全國範圍內旅游產品訂單,1月26日,重大災害的保障金提升到2億,2月5日緊急宣佈啟動10億的支持基金,為合作供應商緩衝資金壓力、減免無法減損的資源費用。
攜程是業內的龍頭企業,所以也比較有參考性。
2月5號,它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也投入了10億的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億額度的小微貸款。這些政策也很具體,包括對於平臺的機票供應商、酒店、旅游度假的供應商環節資金的現金流壓力,在營銷上層面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措施,包括酒店退還商家50%疫情期間的營銷費用。這幾個政策都是從營銷費用上的政策支持。
也有一些針對區域的,比如武漢。加入志願聯盟,減免平臺佣金,減免團隊旅游供應商的合作伙伴,減免春節前投的廣告的推廣費用,減免春節期間訂單的交易佣金,退還平臺系統使用費至少3個月。
下麵的政策都是一些羅列,但是大家看到基本上是從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平臺的使用費用層面來做的。第二類政策主要是從基金層面上,包括供應鏈金融、小微貸款等等。另外還有對疫情的這個支持和保障。最後,攜程大學也推出了線上的一些課程。目前不僅僅是攜程,華住、東城都在推出一些線上的培訓課程,也在為業內提供一些這樣的支持。
這些政策都是值得鼓勵的,也有一定的成效。但為什麼要提這個標題?其實是呼籲供應商鏈條、供應鏈和平臺之間需要一種更加健康和良性的生態關係。在以前也有過一些這樣的爭執,包括平臺的佣金過高,包括營銷的費用,包括對於商家的良性的鏈條支持。實際上在早期幾家互聯網平臺進行價格戰的時候,整個產業鏈也是受損比較嚴重。
關係一直都有不少不太平順的地方,通過這次疫情也爆發出了很多問題,大概幾個方面。一個是通過這些平臺推薦的費用到底是供應商承擔還是平臺承擔,承擔的比例到底是多大,退完之後如果是以廣告費的1.2倍(很多推出的政策是1.2倍,比如去哪兒)再退還給供應商、也有供應商認為這樣不合適、他們的損失比較大。
以往按照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退訂的基本成本應該按照合同來走,比如旅游法的67條規定,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合同不能繼續履約的時候,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時,組團社應當在扣除已向地接社等各方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後,將餘款退還給消費者;合同變更時增加的費用由旅游者承擔,減少的費用退還旅游者。
但是這一次比較特殊,是無損的、完全退回旅客,而且這種退還是採用一刀切的方式,目前也導致了供應商和供應鏈之間對平臺之間的一些糾紛和爭執。
這一次的退訂,應該是扣除損失後退給旅客,這也是合情合法的應對策略。但是這一次的方式是無損免費退,供應商無法承擔,那這個時候平臺應該承擔多大的份額、平臺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承擔,就應該是大家共同商量,設定更加良性的供應鏈關係的一個關鍵支點。
當然也包括比如說旅游線路,供應商、線下的旅行社在前期的投入上包括線路的採集,包括一些簽證的費用。
當然,如果OTA平臺需要來預訂退訂的時候,它也需要這些商家提供一定憑證,但是有很多費用發生是在旅行社之外的,這樣的一些憑證無法提供時,如何去退訂這樣的費用也是產生爭議的一個核心點。
總體來看,疫情的突然影響對於整個供應鏈和平臺之間的良性生態關係已經爆發矛盾了,呼籲能夠有更加良性的產業生態的建立。
第五部分 如何從根本上健全行業的保障機制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聊一聊如何從根本上健全行業的保障機制。
大概提了幾個方面,第一個是供應鏈金融。
旅游行業是現金流非常好的產業,它完全取決於消費端的、上下游之間的良性的現金流動,也是輕資產和服務業。但是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一次的疫情的影響和突然的打擊使上下游整個的現金流是中斷的狀態。
旅游行業以往在融資層面上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撐,包括我們現在的金融體系,包括大型的銀行基金的設立,實際在金融層面上都不支持產業通過金融的這種良性機制設置。去把這個行業的安全性的。如果需要設置這樣的金融機制,那就必須要有良性的平臺和大型銀行的介入。目前在這個層面上還是比較缺乏的。
所以剛纔一開始就提到了這次影響對於整個文旅產業是一種致命的打擊。現在只靠產業的自救和自我修複,難度是極其巨大的。如果不能建立起抗風險機制,一次次的天災人禍會繼續衝擊這個產業。
文旅產業受政策、地緣政治、天災人禍的影響是非常直接和嚴重的。我們最近也在和業內的很多人溝通,很多企業說扛不過三個月,會有大批的中小型的問題企業倒掉。
現在最緊急的是讓企業能夠獲得現金流,能夠活下去。比如說通過無息貸款、旅行社保證金退還、免稅。昨天有一些文旅集團的領導也都提到,現在國家旅游局、國家文旅局已經退還80%的質量保證金。像春秋集團這樣的體量應該質押的金額有五千萬左右,大型的集團基本上差不多都是這個體量。但對於整個上億甚至上10億規模的損失來講,這還是杯水車薪。
對於大型的企業,昨天同城的吳總也提到,從退稅的層面,包括營業稅、增值稅,退還的比例要加大。
但文旅的供應鏈金融還沒有很好的做起來,全產業都普遍缺乏健全有效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國外這一塊比較完善,中小型的企業很容易獲得產業鏈金融的支持。
目前文旅產業需要的是金融對於上下游供應鏈的支持,沒有金融支持,抗風險是一句空話。要獲得金融的支持,就要上下游盡可能地打通數據,形成完整的數據鏈,在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的共同作用下,盡可能得到低成本的金融授信。
國家救助產業一般是通過補貼、基金、金融、稅收四個途徑。國家隊的企業一般抗風險能力比較強,也會優先獲得。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獲得稅收政策可能不難,但是獲得前三者就比較難。
普惠金融是個機會,也是國家戰略,但不會白給。關鍵是數據,尤其是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與政府平臺或者銀行數據鏈的平臺的打通,這需要主管部門和金融系統充分溝通,在風控結構機制政策層面做適當的突破和創新。
希望這次疫情能夠對旅游金融的服務鏈條、機制和效用起到一定的助推的作用,尤其是旅游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和發展的保障。
企業的救助計劃,攜程、華住、愛彼迎都有一些相應的基金層面的扶助計劃。
但是由於各個平臺之間的割裂,各平臺基本上是圍繞自己的合作伙伴來設定的,對於全產業,還需要主管部門牽動,財政部、央行,包括其他政府的主管單位能夠發起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手段。
疫情期間,部委、地方也出台了不少政策。
2月7號上午,國務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了新聞發佈會。財政部的副部長餘衛平表示,在前期針對疫情的防控出台了各個政策的基礎上,再推出一些財稅金融的政策,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我們摘取了一部分。
第一個是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虧損結轉年限在現行結轉五年的基礎上再延長三年;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快遞收派居民必鬚生活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免徵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
銀保監會的副主席周亮也表示,會從增量、降價、提質和擴面四個方面來做好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增量是單戶授信1千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金融貸要實現“兩增”,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的增速,有貸款餘額的戶數不低於上年水平啊。降價是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綜合成本進一步降低。提質是要努力提高小微企業貸的信用貸、續貸和中長期貸的比例,這也是目前困擾小微企業的一個難點。
但是不得不補充一句,這些普惠政策對於旅游行業的特殊性來講,還是缺乏更加強的針對性。目前還沒有對旅游行業有直接、精準的配套政策。
新增貸款也是基於原來存量的基礎上,首次從銀行機構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就是首貸率要高。但關鍵是旅游裡面的中小型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因為這個行業是輕資產的形態,但是是重資產的一部分。和房地產相關的也是國家政策的調控和管控,也很難獲得銀行的大批量的資金支持,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旅行社,以交易線條為核心的一些旅游企業,實際很難通過資產的抵押、資產的認證獲得銀行的授信和貸款。
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外匯局共同的一些政策其實也提出了對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是受疫情影響比較重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而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以予以展期或者續貸。通過適當的下調貸款的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的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和災害影響。
同樣我也補充一句,這也是基於已經有貸款或者說已經有銀行的資金往來的。目前在金融支持層面上,存量、增量層面上還需要有進一步的政策創新,包括風控方式的突破以及金融服務的大膽突破。
地方的政策基本上跟著總體的政策來走,還是同樣的邏輯。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地方金融機構,也會根據企業受損的實際情況,酌情增加貸款租賃保理的額度,緩收或減免租金利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目前有一些地方,比如蘇州旅游局,推出了針對當地旅游企業的針對性的政策。三亞也推出了這樣的政策,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蘇州發佈的針對中小企業的十條政策裡面,包括確保貸款餘額不下降,確保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務,實施援企穩崗政策,緩繳社會保險等等。
上海的政策是比較快的,也是值得全國去參考的。上海推出的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切實減少以前的影響。2020年,上海市繼續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返還單位及職工上半年實際繳納的失業保險金的50%。這項政策推出之後,二零年將會有14萬家用人單位受益,減負約26億,這個就政策就比較實在。
另外也推遲調整社保金繳納的基數。從今年起,上海對這個繳納的基數調整為當年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推遲三個月,也就是推遲到2020年的7月1日。這樣測算的話,為上海市的企業減負在101億,企業養老金的保險基數約64億,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障金差不多是33.4億。
還有延長社會保險的交納期。這對包括以前的影響、對滯納金和個人記錄的保障都有了一個充分的考慮。
培訓費用的補貼我認為也是比較實在的,尤其是文旅產業。它們大部分是開工不開業,其實也都有線上培訓的訴求。上海政策也是針對性的對企業的培訓享受95%的補貼,平臺企業以及新業態可以參照執行。
我覺得上海和浙江的政策還是相對比較靠前的,也是比較務實和對於企業能夠直接受益的。
北京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防疫所需的物資方面的保障。包括解決困難企業的融資問題,也是和中央政策保持著比較高度一致,包括延遲繳納社保金,鼓勵大型樓宇的租金減免,也都有一些陸續的政策出台。
當然,旅游、餐飲、住宿、會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教育培訓、文藝演出、影視劇院、冰雪體育等受影響比較大的,目前北京也在考慮將應交的社會保險的費用延長至七月底,這也是比較實在的政策了。
對三亞的政策我們也做了一些梳理。主要是穩定三亞的這個旅游市場,支持旅游業的發展。包括不限於各金融機構為資金周轉的困難提供低息貸款,財政貼息;還款困難的旅游企業金融機構不抽貸,適當延期,三亞財政也給予貼息扶持;貸款困難的中小旅游企業由市融資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三亞市政府提供貼息扶持。這裡面的措施也是針對旅游業相對比較精準的一個,也是目前我看到相對更符合旅游業實際特點的。
旅游企業能夠申請延期繳納稅款,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可以申請減免城鎮土地的使用費、房產稅,對符合條件的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加快增值稅的這個留抵退稅的辦理。
同時也為企業申請水費、電費、有線電視費、天然氣費、垃圾處理費延期三個月繳納;對租用國有資產類的經營用房也可以予以免租,恢復營業後3個月免租金;對租用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社會各業主減免租金。蘇州也有同樣的政策,對租用國企和政府房產的,是可以減免租金的。
第六部分 如何提升聲量和影響力
接下來想談一下如何提升文旅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聲量和影響力。為什麼特別提這個部分?
一是因為從2003年到現在整個對比來看,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的比重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在三產中,扮演著龍頭的地位。但是文旅在整個經濟和財經領域中的影響力目前相對較弱,大家的重視度還不夠。國家也好,地方政府也好,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也好,在消費層面,未來是中國經濟中的主流聲音,但是目前還是缺乏聲量。
尤其是旅游產業缺乏具有核心影響力的大企業,也缺乏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家,所以希望呼籲增大文娛產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在政策塑造層面上,宣傳產業的地位和在國民經濟中占比的比重,增加政策的塑造的能力,推動相關政策更快的出台。
剛纔開頭也提到過,文旅大消費的時代特征也越來越明顯,文旅的高度跨界性越來越強,文旅產業在人們生活經濟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所以這次疫情的影響報道中應該有相應的體現,包括央媒、主流財經媒體等,文旅業應該更加受到關註。
現在大家在呼籲企業、國家政府和個人共同來分擔。
但是目前我們得到的大多數文旅企業的反饋,現在的投訴量是急劇增加的,也就是說在大批量訂單推進的情況下,很多消費者不理解,可能稍微晚退一會兒,或者是這個平臺處理上人手不夠,都會出現很多的抱怨。
實際上在目前這個一刀切的政策下,文旅產業和文旅人做了很多的貢獻,也做了相應的犧牲。希望能夠得到媒體的尊重和更多媒體的關註,尤其是昨天有幾個企業家呼籲,文旅部不能不能牽頭,我們的央媒、財經媒體以及有社會影響力的平臺,能夠關註到文旅產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一些理解和支持。
第七部分 危機中的行業新機會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危機中會有哪些行業的新機會。
危機永遠是分開來看的,有危有機,有危險也有機遇。但是這樣的天災人禍也不是任何人去期望的,也不能說它是一個機遇,只能說順勢去探索新的發展的空間。
科技類的企業目前受衝擊的影響會稍微小一點,但是整個產業是牽一發動全身的,我們要考慮未來,尤其是線上的一個進一步的發展。整個文旅產業線上消費的占比還是比較小,到目前全文旅總體互聯網的滲透率應該還是在10%-15%左右。當然像機票酒店、景區等每一個領域的互聯網滲透率占比不一樣。可能航空機票占比是最高的,占百分之七八十,酒店能夠到五六十,但是景區新興的文旅項目、田園綜合體民宿、主題公園等等,在線上的交易占比還是相對比較少。
隨著5G時代到來,新技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文旅產業也會應運而生出很多新型的旅游體驗方式。現在應該是線上文旅體驗比較好的切入契機,尤其是通過VR、AR來實現網上博物館以及線上的旅游線路產品、體驗性產品的打造以及創造新的消費模式。
另外就是文旅的衍生品,尤其是和文博線上演繹相結合的一些體驗方式。文旅衍生品的電商通過這次疫情,也會加大它的比例。大家送祝福可能會買故宮的文創產品,但是目前只有故宮還是比較單薄,還有更多博物館以及文旅可以去延展,推出線上的體驗方式和線上的文旅產品。
當然也會催生出圍繞線上的創業機會,包括新興的旅游方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直播等,都會有很多新的體驗和消費方式。
當然也會加速文旅產業的轉型,尤其是在整個營銷層面上。比如說民宿、景區、街區和文博產業、移動互聯網,甚至MCN機構這種新興的互聯網平臺聯動起來,創造更新型的營銷方式和變現方式。
也會帶來新的體驗的創業空間和創業機會。有創投機構的朋友可以關註一下圍繞著文旅的整個的消費方式。因為現在的文旅基本上已經成為老百姓的必備的生活方式,圍繞這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下,旅游的邊界絕不僅僅是原來我們所理解的跟團呀、看看景點呀、觀光呀,其實它已經變成本地生活服務的一部分。包括和城市的商業中心、購物中心有密切結合的體驗方式和休閑娛樂方式都可以去充分的考慮。
最近文旅部也推出了一些在線公共服務,包括出行提示、專項的公共服務,但是還是在一般基礎性的服務上。
目前在線公共服務也會有一些新的機會點,包括博物館的線上展覽,包括國家博物館的30個虛擬展廳、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信息,包括國家圖書館線上線下的公開課,還有更多的公共文化資源,通過線上的方式能夠呈現出來。最近江蘇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線上博物館、線上體驗、VR AR虛擬現實的體驗方式也在蓬勃的發展和推出。
我們做了一個基本的統計,全國現在有1300個博物館開放網站、微信、微博的在線展覽。春節期間上線的展覽有2000多項,包括不限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都推出了線上的展覽和展陳。
另外還有5G博物館。2019年5月,湖南移動跟湖南省博打造了全球首個5G XR博物館——“博物館在移動”平臺也上線了;五月份的時候,故宮博物院院長也對外宣稱,和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5G故宮;湖北省博也推出了5G智慧博物館。這些其實都是非常好的嘗試,也是未來的可爆發的空間。
2017年的時候,故宮文創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5個億。同時,有1億的九零後網上買文創,淘寶天貓博物館的累計的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2019年博物館的文創市場整體規模較2017年增長三倍。由於這次疫情,大家線下無法體驗,那線上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爆發空間。
第八部分 疫情結束後如何提振民眾消費信心
可能大家比較關註疫情結束後如何快速提振民眾的消費信心。
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疫情的進展情況。目前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很難說,但是一般按照以往的規律來看,控制結束之後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游客的出游信心和出游欲望會得到一些釋放,但也有賴於國家和各個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勵。
旅游支撐產業如交通、酒店、餐飲等會陸續恢復。可能一些商旅人群因為剛性的需求會率先恢復,但是旅游的休閑度假各個板塊不一樣,國內游可能三到六個月會快速恢復,出境游在六個月左右,入境游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了。
國務院也在印發加快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推出了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一些政策和舉措。2019年曾推出夜游經濟的解決方案,那麼要刺激消費的話,是不是要進一步的加大刺激的力度?節假日政策是不是有一定的變革空間?帶薪休假制度能不能去更加深刻的變革?
目前,整個的假期制度的整個的結構性矛盾還是比較突出的。旅游業裡面有幾大難點,一個是我們的節假日比較集中,日常的分流錯峰很難展開,因為大家都只有那幾個黃金假期,所以都扎堆,很難去解決體驗的問題,也會讓旅游企業飢一頓飽一頓,在人員的維護和長期的運營層面上,都很難出台長久長效的應對之策。
另外,南北的大旺季問題影響也會比較大。當然,消費信心如果提振的話,可能產業能不能跟進相應的變革手段和節假日制度的調整啊,應該都是比較重要的外部原因。
老百姓的消費信心能不能提振,關鍵還是看整個的疫情的消費情況以及各方面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不僅僅需要旅游企業,也需要政府、全社會,包括輿情媒體共同來營造一個比較良性的消費環境。當然是在完全安全的情況下。
假日的消費市場還有一些新興的市場,微度假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鄉村空氣比較好、環境比較優美的地方也等待著進一步的消費刺激和政策推動。
現在的旅游業歸到了整個文旅統管,那就是要看文化層面的一些惠民政策、文化口裡面原來的文化資源能不能進一步的加大,優惠政策、惠民措施能夠去推動,或者再加上一個互聯網+的方式來推動旅游消費的儘快恢復以及信心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