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產品存在哪些問題與發展機遇?"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與數字化的普及,政府事務處理也逐步融合了線上化的形式,採用了電子政務產品。那麼從起步到現在,它發展得怎麼樣了呢、有哪些特征、存在哪些問題,又有什麼發展機遇呢?

電子政務是處理與政府有關的公開事務,內部事務的綜合系統。

除了政府機關內部的行政事務以外,還包括立法、司法部門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組織的管理事務,如檢務、審務、社區事務等。

電子政務並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互聯網上,而是要對其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

一、存在的問題

電子政務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各部門各地區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在線政務服務能力與社會公眾的需求之間還存在差距。整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系統缺統一規劃

國家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在戰略規劃和總體部署方面需繼續加強,尚未形成體系化格局。

主要表現為:

  • 缺少牽頭單位,各個單位各搞各的,來一個項目就搞一個系統,系統互不相通。
  • 大多數跨部門的重點業務系統被牽頭部門設計成了部門內系統,沒做到資源共建和共享。

比如,有的地方行政審批中心系統和土地登記審批系統就是審管辦和土地局分別搞的,分別放到內外兩個不同的網上。

由此導致:

  • 群眾無法通過系統瞭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雖然政府提供的平臺很多,但是群眾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信息究竟在哪個平臺上可以查到。
  • 公共服務過程過於繁瑣,群眾抱怨連連。為了辦成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在多個服務窗口填寫多張表格,這些表格中有好多信息都是重覆填寫的。
  • 數據更新滯後,常出現數據不一致。我曾經碰到過,在市級平臺上查詢不到最新的繳費情況,我一度懷疑是單位漏繳,後來通過區級平臺查到了,才知道是誤會一場。

2. 服務缺統一標準

網上辦事指南精細化程度不高,準確性、時效性和實用性不強的問題比較普遍。

主要表現為:

  • 不同層級和地區在提供服務時,常常事項名稱不一致。同樣一個名稱可能對應的真實業務相差甚遠,搞得來辦事的人一頭霧水。
  • 不同地區的辦理流程標準不統一。有些明明可以統一的流程,由於缺乏頂層規劃,導致每個地方都有一套自己的流程。

由此導致:

  • 群眾辦理業務的難度變大。特別是對於在多個地區開辦公司的企業主,他們為了應對不同地區的服務要求,耗費了大量的精力。
  • 行政效率受到影響。行政人員為了走流程而走流程,工作效率無法提高。

3. 地域發展不平衡

各區域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

  • 中央、省級等的電子政務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縣級以下的電子政務發展速度較慢。
  • 經濟發達區域、次發達區域的電子政務的發展差距較為明顯。

由此導致:

  • 電子政務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次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電子政務不僅沒成為招商引資的“吸鐵石”,卻成了“絆腳石”。
  • 次發達地區的電子政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主要特征

1. 外包比重變大

在許多國家,電子政務外包都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期,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目前還處於實踐階段。

在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的IT系統從1993年開始外包給ACS公司,ACS公司同時為教育部門的基於互聯網的學生貸款服務系統提供服務和支持。2001年,美國運輸安全局(TSA)把1億美元的IT可管理的服務外包給了UNISYS集團。目前,UNISYS已承接了20個州政府機構的數據中心。

我國電子政務外包日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目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國證監會等中央部委已經部分或全部將其IT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運營和管理。不少IT企業已經開始與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展開密切合作。例如:

  • 北京市政府以“統籌負責制”的方式交給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來建設首都公共網絡平臺,首信公司負責網絡運營及一些應用系統開發。
  • 青海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的青海勞動保障信息網項目也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外包模式,由國內知名IT企業一攬子承包。

這些個案說明,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電子政務服務外包市場正逐步形成。IT服務外包在政府與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加強。

2. 設計風格陳舊

當前,一些政府門戶網站個性不足,趨向於模式化和同質化,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幾乎成了一些地方政府門戶網站的“模板”,“千網一面”、“似曾相識”的現象嚴重。

還有的網站風格不明顯,主要表現在:同一頁面內各種元素拼湊堆砌、零散混亂,缺少相互呼應和一-致性; 在頁面與頁面之間,特別是一級和二級頁面之間,色彩、版式、文字等網頁風格大相徑庭,頁面間聯繫不夠緊密,沒有形成統一的整站形象等。

網頁的創意與風格是網頁設計的靈魂和統領,創意匱乏、風格平庸的網站很難吸引人的眼球。因此,加強網頁的創意設計和風格塑造是提高網頁設計水平的首要解決問題。

政府門戶網站不應僅僅是一種政府發佈信息資源和提供信息服務的工具,也應是一級政府在網絡上精心打造的視覺形象,應著力反映政府的執政理念、發展策略和遠景規劃等深層次內容。

讓人印象深刻,並且成為本地區獨特的“網絡形象代表”,這就是一個政府門戶網站成功創意和風格的最終表現。

3. 信息孤島嚴重

據媒體報道,許多基層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在防疫期間一天要填報十幾份表格,這些表格由不同部門下發,內容基本相同,只是格式、體例稍有差異。

隨著疫情防控力度逐漸加大,這類表格的內容越來越多,數據統計量非常大,光填表就占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表格抗疫”問題的出現,直接原因是各個部門之間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信息統籌機制,而根本原因在於各部門困守各自的信息數據,從而形成了“數據孤島”,這也是多年來困擾我國政務信息建設的一個痼疾。

從技術上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只要建立起統一指揮的協調系統,實現各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就能有效避免多部門重覆下達任務。

4. 數據安全重要

系統自動報警。電子政務系統的安全性和預警上跟銀行系統類似。不僅註重安全,而且需要一些自動報警模塊。比如:

  • 定期給該地方的業務負責人提交電子報告。
  • 當地方政府試圖審批一些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文件時就會觸發自動報警功能,必須向上一級部門申請權限才可批示。舉個例子,某地國家有明文規定不可建造紙廠,因為屬於高污染。那麼,當地造紙廠申請在該地辦廠,就需要提示該項目不合規,無法受理正常審批程序。假設是屬於特殊情況,確需審批,則需由上級(指定)人工審核方可。

一切操作可留痕。不僅審理留痕,瀏覽也要留痕。比如居民行蹤軌跡,如警員有工作需要查詢,查詢後系統會記錄是哪名警員查詢的。警員之間不得互借工作用警員號。這樣當居民信息泄露,有人惡意拍賣時,比較容易溯源。

三、發展和機遇

產品經理天生不怕有問題,就怕沒問題。既然電子政務有這麼多問題,作為2G產品經理,將迎來什麼樣的發展機遇呢?

1. 成為電子政務行業專家

2G項目推進建立在對等的溝通上,產品小兵由於級別所限,話語權很低,常常無法拿到一手的需求,需要級別對等的人去溝通才有成效。

目前政府的人才隊伍中,體系化制度化的電子政務整體專家咨詢機制尚未形成。這給了我們這些G端產品經理一個契機,通過自己專業領域的提升,讓自己成為一個電子政務行業專家。通過不斷提高自己的話語權,讓自己成為那個可以進行直接溝通的人,從而提高溝通效率。

2. 參與標準規範的制定

作為2G產品經理,工作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項目,當不同地域的相似服務,流程出現相差差距時,要適時地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考慮當前流程是否合理。

如果發現流程可複製時,嘗試通過公司層面去反饋給相應的政府部門,協助政府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標準體系規範。

3. 面朝『藍海』春暖花開

近幾年雲計算和大數據、AI、IoT的蓬勃興起,政策上國家大力推進數據化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政策,G 端軟件行業逐漸釋放萬億規模市場。

互聯網公司、雲服務公司、物聯網公司紛紛開始佈局ToG市場,阿裡的“城市大腦”、華為的“智慧城市”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這次新冠疫情的考驗中,一線城市的電子政務服務體系表現出來的強大,讓那些電子政務欠發達地區政府更有動力和壓力去完成自身系統的改造。

有需求就有就業機會,C端和B端產品崗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作為從業者,可以考慮進軍G端這塊尚未充分開發的市場。

四、總結

在做B端和G端產品的最初兩年裡,我常常會羡慕C端產品經理,因為他們做出的產品有炫酷的外表,可以被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使用和喜愛。

但後來我慢慢發現,能把G端產品做好,使得國家部門效率得到提升,人民群眾辦事更方便,這就是G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也是肩負的責任。

本文由 @祝燕霞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