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一些關於需求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通的場景,在沒有很明確方向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先找出問題,建立問題結構再去進行深度的需求挖掘。
一、引言
在產品設計中,經常會有一些情況發生。很多時候我們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卻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裡面不缺乏好的團隊、好的執行力、好的技術,其實每個產品在面臨最初的設計、某一項功能又或是某一版本迭代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產品所提供的服務所定位的需求很可能並不存在,又或者不是真的需求。對於產品設計而言,需求的含義並不僅僅是通過用戶的抱怨和產品經理自己的想象來獲取的。
二、找到合適的需求
你在沙漠里,行走了很久,非常口渴,身體極度不適,因此產生了對水的需求。這時候,你發現了一個賣水的地方,無論水的價格多麼昂貴,你都會願意付出一定的成本來換取一杯水,喝完水後,你的身體恢復正常,不在口渴,這個時候你又遇到了一座水井,這個時候你還會打水喝麽?顯而不會,因為在當下情況來看,水已經不在是你迫切需要的東西。
這裡不變的是“人”和“水”,在變化的是場景,喝水前,水是一個迫切和急切的需求,但是喝水後,水就不再是一個急切的需求,它的需求層次此時就會發生變化,不再是生理性需求。
因此可見需求是會隨著場景的變化而進行不同層次的變化的,我們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在找到目標用戶和需求點之後更需要結合場景來進行思考。同樣的需求在不同的場景下所能賦予的能量是不同的。
就同一產品功能來說,在不同的場景下所展示的形態都會有所不同,
A、B兩家公司,A公司是一家提供“熟人社交”服務的公司,B公司是一家提供“問答社區”服務的公司,就個人內容展示這個需求而言,在 A、B兩家公司的定義就會有所不同,對a公司而言個人內容展示對於用戶而言可以對自己的內容進行分享、展示,但對b公司而言個人內容展示功能更應該突出回答者/發問者的個人形象建立。
三、找到需求的幾種常見方法
1. 五why分析法
五why分析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做某一功能或某一事件時,對問題點連續以五個“為什麼”來建立問題,從直接原因、到間接原因、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五問法的關鍵在於,再遇到問題時,應先通過五問法建立一種解決問題的結構,要努力避開自己的主觀意識或自負的假設以及自己所定義的邏輯陷阱,需要客觀的依照因果關係鏈條,順藤摸瓜,以便於找到最真實的問題所在。
以互聯網裡比較有名的一個小故事來看五問法。
用戶:我需要一匹馬,要快些的馬。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用戶:因為可以跑的更快。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跑得更快?
用戶:因為我這樣我可以更早些的到達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馬的真正用意是?
用戶(結論):用更短的時間,更快的到達目的地。
通過最終的推斷結果可以看出,用戶真正的需求時更短、更快的達到目的,而不是馬,馬只是解決可以到達目的的方法之一,而人們真正想要的是更快的時間,因此汽車的出現很快的替代了馬成為了主流的交通工具。例子中可以看出提出好的問題也是解決需求的部分之一,其實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創造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當你對需求自問到一定的程度後,可能就會發現,提問和創造其實二者已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們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多一步思考,多去問一個為什麼?也許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2. 小範圍驗證法
小範圍驗證也稱可行性驗證,是指我們在設計某一項功能時,在正式投放市場前,可以先小範圍的對目標用戶進行試用,並通過用戶意見反饋來完善產品,提升需求的質量。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功能推出的初期,就可以加強用戶互動,來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反饋,以達到判斷需求的真實性以及是否符合我們的心裡預期。
這種可行性的驗證方法有很多,可以找上一些用戶開上一場帶有交互的原型說明會、可以是上線前的灰度測試。但無論是哪種方法,其核心的關鍵點都是在我們可以通過用戶的反饋來進行驗證,在產品大規模推廣前·可以非常有效的幫助我們去驗證自己的想法與市場的貼合度。
Instagram的前身Burbn,是一個功能非常複雜的應用,各種各樣的功能讓用戶不知所措,後來創始人通過對使用burbn的用戶進行分析,發現用戶們根本不會使用一些類似簽到的功能,但是應用程序附帶的照片共享功能卻引起了用戶們的極大興趣,Burbn的創始人在發現大家高頻率使用的分享照片功能後,就將這部分功能獨立出來,創造了Ins。
我們在進行產品設計時,當遇到一些無法抉擇的功能判定時,可以在上線前通過小範圍驗證來對驗證進行測驗,根據用戶的反饋來找到真實的需求所在。
3.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被稱作為求異思維,簡單理解就是對一些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觀點反過來進行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切入去思考,以發現不同的潛在邏輯。
通常人們都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
逆向思維是一種強大的思維工具,因為它可以讓那些看上去並不顯眼的錯誤和障礙都一一顯露出來。我們在工作中可以通過此思維方法去預想項目失敗的各種情況。假如現在你正在處理手頭上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可以設想一下幾個月後,如果這個項目失敗了,那是怎樣最終走向失敗的呢?什麼地方出了錯?你犯了什麼錯誤?它怎麼會失敗?,通過這些答案反向推論一開始的設想是否成立和需要調整,換言之,也就是需要你思考一下自己主要是想實現怎樣的目標,然後問問自己,“什麼會導致項目進展和最終目標發生重大偏差?,如並如何加以”
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4. 類比法
類比法也叫“比較類推法”,其出發點是尋找事物、對象之間的共有的屬性並將其恰好的運用到功能設計中,通過外物來啟發思考、激發靈感。
通常我們在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可以從一些已有的成果中尋找當前我們業務所在場景下的基本性需求,這樣的方法相較於憑空想象,可以使我們比較快速的瞭解一部分用戶需求,通過類比對象所獲得的的共同點具有非常高的可實現性,對象間的共有屬性越多,則類比結論的可靠性越大,可靠性的功能設計時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進行思考,
(1)反饋性,設計的功能應在合理的時間內,用正確的方式,向用戶反饋當前系統正在做什麼,常見的設計案例如版本更新時,顯示的進度條,預估多久更新完畢,用戶提交信息後,如果某項內容錯誤,應給予用戶指出錯誤的具體原因。
(2)符合用戶心理預期的內容表達,比如音樂播放器的按鈕設計,即使不做說明用戶也會很容易理解每個按鈕對應的功能。
比如外賣行業icon的設計,非常容易理解和使用,給人直觀的印象。
與所處行業貼合保持一致性,產品設計中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範,雖然沒有標準化的明文規定,但大家都在遵守,因為用戶已經習慣了這些規範,因此我們設計時應儘量貼合行業,不要過度的標新立異。
(3)與所處行業貼合保持一致性,產品設計中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範,雖然沒有標準化的明文規定,但大家都在遵守,因為用戶已經習慣了這些規範,因此我們設計時應儘量貼合行業,不要過度的標新立異。
同處外賣行業的,美團、餓了麽在功能結構上的類似性。
對於產品設計而言可靠性越高就越好。可靠性高的產品,可以長時間服務於用戶。
四、總結
本文介紹了一些關於需求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通的場景,在沒有很明確方向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五why法,先找出問題,建立問題結構再去進行深度的需求挖掘。對於有比較成熟的市場或是行業,我們可以通過類比法找到對標行業的解決方案,在初期加以復用,並根據自身的業務場景來在進行差異化的設計。當得到較為明確的需求後,我們可以通過反向思維來去印證當前的結果是否可以解決一開始的問題設想,最後,我們通過小範圍驗證方法來進行真實市場的取證。
正如需求一樣,思維方式和解決方法重來都不是單一進行的,我們再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接收到上級、下級所反饋的需求,還是自身挖掘的用戶潛在需求,都應先去思考需求背後深層次的邏輯到底是什麼,多提出問為什麼? 並將得到的答案與自身的業務所結合,並加以印證,通過真實有效的方法及反饋來進行產品設計上的調整,很多在我們看來有價值的需求,也許放在當下的業務場景內並不適用。分析需求場景、用戶特征和需求價值,讓需求在最合適的業務場景(土壤里)生根發芽。
本文由 @白開水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