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方面,聊聊我的設計方法論"

每個成熟的產品設計師,都應該有自己的產品設計方法論。

前段時間我寫了《三年工作總結》,其中我將我的職業定位為產品設計師,並將我的成長心路劃分為六個階段,而正處於第五階段的我開始形成自己的設計方法論。關於方法論,在業界還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今天我就結合自己的思考,聊聊我目前對方法論的一些理解。

本文大綱:

  1. 你有自己的方法論嗎?
  2. 我理解的設計方法論
  3. 我為什麼需要設計方法論?
  4. 我是怎樣擁有設計方法論的?
  5. 結尾的話。

一、你有自己的方法論嗎?

相對於方法論,我相信大家更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方法論吧,下麵是我對於設計方法論的判斷方法。

你有沒有?

我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方法論的方法是:

當一個人不再以“好不好看”來衡量一個設計時,他就有自己的方法論了。

我的理由是:

設計的核心在於發現對的問題,得出對的答案,好的設計就是一個好答案,而不是主觀的審美。

哈哈,反思一下,你有嗎?

方法論的層次

每個人的方法論都不一樣,不好區分。為了方便理解,我把它大概分為三個層次:

  1. 無意識積累。嚴格來說這個階段不算有真正的方法論。因為在這個層次時由於知識面小,還不足以形成方法論,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知識到一定層度,才能產生方法論意識。
  2. 有意識實踐。這個層次已經有一定廣度的體系知識積累,開始有意識的梳理知識、實踐理論、探討方法,並形成解題意識。
  3. 掌握與應用。這個層次已經對自己的知識融會貫通,並熟練掌握,能夠應用他們來解決各種問題了。初步方法論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來驗證並完善自己的方法論,從而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方法論。

二、我理解的設計方法論

從入行到現在,我對方法論的認知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理論技巧

在這個階段我還沒有方法論意識,因為那個時候的我連“方法”都沒掌握好,更別提“論”!那個階段不停的學習和積累知識,因為那時候我以為方法就是一些規律、技巧(格式塔原理、五大交互心理學、十大可用性原則等)。

第二階段:通用套路

有了一些經驗並掌握了一定規律技巧後,開始對各種設計套路產生好奇,覺得方法論就是一套成熟設計套路(用戶體驗五要素、組件化設計)。

第三階段: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後來在工作中我開始慢慢的發現前面這兩種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工作中項目千變萬化,靠某一些規律技巧、某一個套路是行不通的。所以設計方法論不應該一種固定套路,而是能解決各種各樣問題的,而要解決問題,首先得能發現問題。所以我覺得正確的設計方法論應該是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是方法的方法,它在理論上是一套體系認知,實踐中則是一套設計解決方案。

三、我為什麼設計方法論?

好設計的前提

在沒有自己的方法論時,我們常常用直觀感性思維憑自己的直覺去得出一個結論,這種方式的速度很快、但準確率是很低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準確率更高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在設計工作中,靠某一個瞬間的靈感做所有設計是行不通的,因為靈感不是隨時都有。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所謂的靈感其實是不存在的。所有,我們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設計方法論,才能去更好的去應對各種各樣的設計問題。正確的方法論,會引領我得到一個好答案,好設計並不只是一個漂亮的樣子,好的設計前提一定是對的,好答案也是對的,這樣做出來的設計才美。

提高工作效率

大家都知道,設計是很複雜的行業,它與科學、技術、藝術、文化、管理、社會等領域有密切的聯繫。面對千變萬化的設計項目,我們往往會感覺無從下手,但如果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設計方法論,便可以減少很多的迷茫與試錯,可以最大化利用我們已有的經驗和理論快速做出反應,平穩有序的去制定解決方案。所以,只有經過長期打磨並形成自己的設計方法論,我們才能在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項目時迅速給出解決問題的最優設計方案,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四、我是怎樣擁有設計方法論的?

既然設計方法論如此重要,那我們如形成有自己的設計方法論呢?在我看來,設計方法論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

第一階段:主動積累

剛進入設計行業,對理論知識掌握不全面,也沒有什麼經驗,無法形成方法論。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方法論,我只知道要去學習更多的設計知識與技巧,再通過工作實踐積累更多的設計經驗。那個時候我喜歡把自己覺得好的文章用有道雲筆記收集起來,閑暇時間反覆的去琢磨與整理。

現在想來,那個階段主要是通過學習知識,並通過實踐經驗來驗證知識。我把學習的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知識,另一類是專業知識。其中通用知識在後來方法論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專業知識則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支持。

第二階段:自成體系

隨著上一階段的主動積累持續下去,我收集的知識面越來越廣,同時我也有了自己的技法和經驗積累。這些繁雜的知識,讓我我總是感覺力不從心,在工作中很多要用到都知識想不起來,一時半會找不到,或者是直接弄錯了。

面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反思,終於意識到問題根源,知識的散亂。這時候我便有意識的去結合之前收集的信息知識與自己總結的加工知識進行整理,從而形成自己的設計體系知識。期間也努力去做更多類型的設計,完善並驗證自己的體系知識。

第三階段:融會貫通

在體系知識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龐大的知識又開始讓我疲於記憶(總是記了又忘,忘了又記),感覺壓力很大。經過再次反思,我意識到我可能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加工簡化,於是我開始了漫長的梳理工作。

在梳理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知識是彼此關聯的,我們沒必要全部記憶,我們只需要把他們關聯起來,記住其索引就好了(其實就像把自己大腦比作電腦一樣,創建一個個的目錄和快捷方式來連接我們的內容)。我把這個過程叫做融會貫通,我把經過這個過程產生的知識叫做智慧(個人叫法)。

第四階段:掌握應用

完成了設計體系知識大量的轉化為智慧,我便開始思考,我如何讓這些智慧更好的為我所用呢?通過一系列的思考,我發現我需要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需要將這些智慧形成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於是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想辦法將這些智慧熟練掌握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就這樣我的設計方法論便誕生了!

第五階段:修補完善

起初的方法論還是很單薄的,雖然對設計有了自己的理解,能運用已有的認知去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但現代社會進步很快,設計界更是日新月異,我不能就此止步,必須終身學習以應對世界的變化!我需要主動的去維護(查漏補缺)我的方法論。我想,需要去從事更多類型的工作,去找各種各樣的大神取經。然而我暫時只能通過讀某一類書籍去補充某些方面的認知缺失(主要是太窮)。但以後所有的工作實踐都將為我的設計方法論添磚加瓦,使我的方法論日益成熟。

五、結尾的話

我的設計方法之概論就介紹到這兒啦,接下來我可能會繼續更新我對方法論具體的一些認識,希望能拋磚引玉。如果你也有想法,歡迎聯繫我一起探討。

本文由 @TANGYU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