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需求管理方法論"

需求管理是產品經理日常工作中比較重要且高頻的操作,對於一個產品經理來說,需求管理是必備的技能,每個產品經理對於需求管理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本篇文章是我對於需求管理的方法總結:將從需求理解、需求整理收集、需求分析、需求排序四個方向展開。

產品60%的錯誤來源於需求和分析活動——不知道哪位大人物說的。

01 需求理解

1. 什麼是需求?

講述需求管理方法論之前,需要各位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什麼是需求?下麵舉幾個例子分析:

  • 例子1:我想唱K,但是我不想去KTV,我想隨時隨地唱歌並且能夠與不同地方的人一起合唱,怎樣才能做到這樣呢?
  • 例子2;我想吃飯,但是我不想自己煮飯,也不想出去吃,怎樣才能做到不用煮飯、不用出去也能吃到好吃的飯菜?
  • 例子3:我想去旅游,不知道去哪裡,就是想去一個舒服、安靜的地方休息幾天。
  • 例子4:這個app打開速度非常慢,請優化。

那麼這4個例子中,哪些是需求?很明顯,這4個都是需求,為什麼都是需求?我們接下來一個個展開介紹。

上面4個例子中,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用戶、場景、問題。

  • 例子1:場景-想唱K , 問題-不想去KTV,但是能夠和不同地方的人一起合唱;
  • 例子2:場景-想吃飯, 問題-不想煮飯,也不想出去吃,還要遲到好吃的飯菜;
  • 例子3:場景-想去旅游 , 問題-不知道去哪,只要舒服、安靜的地方就可以;
  • 例子4:場景-打開APP, 問題——速度慢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需求必須包含三要素:用戶、場景、問題,所以需求是指用戶在某種特定場景下想到達到的目的/解決的問題。

2. 需求分類

已經瞭解什麼是需求,進一步瞭解需求,還需要知道需求是什麼類型的,也就是需求如何進行分類,需求分類有很多種維度。

按照立場:用戶需求、業務需求;

  • 對於用戶需求,可以按照KANO模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需求進行分類;
  • 對於業務需求,可以按照斷點、提效、賦能、開源節流、戰略進行分類;

按照來源:外部需求、內部需求;

其中外部需求,包含市場調研/反饋、競品分析、用戶調研/反饋;內部需求,包含公司戰略、數據分析、頭腦風暴等;

3. 需求挖掘

在需求分類的時候有介紹到,市場調研、用戶調研、數據分析,這類行為我們可統稱之為需求挖掘,除了上述的行為外,產品最常用需求挖方式——場景分析。

產品經理如何做場景分析?

場景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同理心,產品經理需要梳理用戶每一個使用場景,要從用戶(平臺)角度出發去驗證場景是否達到了目的、是否尚存在問題、斷點、卡點。

例如,我們曾經梳理過本公司的用戶場景,是一款K12的在線1對1教育產品,用戶一段時間完課後,平臺和老師沒有任何的反饋和服務跟進,作為用戶本身是不清楚這段時間自己的上課效果如何,需要從平臺or教師給予此方面信息的反饋,那麼階段性反饋對於用戶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功能。

02 需求整理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會有各方不同的需求,那麼這些需求我們如何進行整理記錄呢?

每個產品經理對於需求的管理不盡相同,但是都是異曲同工,主要是讓需求更加明晰有據可循。

下麵是我對需求整理記錄總結的模板:

  1. 板塊:產品多個模塊情況
  2. 功能:所屬哪個功能,例如crm 訂單管理、課程管理等
  3. 需求類型:bug類需求、優化類、運營類、戰略類等
  4. 同上來自用戶、市場、運營、業務方CC、CR等
  5. 優先級:解決實現的先後順序
  6. 提出人:誰提的需求,可追溯
  7. 預計時間:預計上線的時間
  8. 完成情況:目前處於未開始、開發中、已完成未上線、已完成已上線

0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做需求管理重中之重的技能,需求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判斷需求合不合理,要不要做。一般會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1. 2W1H法則

  • what:我們做的需求是什麼?
  • why:為什麼要做這個需求,也就是需求的目標
  • how:怎麼去做?

2. 現有功能是否滿足需求

已經理清需求、目標和實現方法,考慮目前產品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索要解決的問題。

3. 投入產出比

如果現有功能不滿足需求,那麼需求帶來的收益是否大於投入,這裡的收益不僅僅是指錢,還包括口碑,產品流程等方面。

4. 目前技術能力

目前的技術是否能夠實現此需求,例如在在線教育全面實現AR&AI,目前上不現實

5. 是否影響其它功能

上線後的需求是否影響到產品其他功能的正常運營

6. 廣度頻度強度時機

廣度:此需求覆蓋的人群數; 頻度:此需求被使用到的頻次; 強度:此需求實現的強烈需求程度; 時機:目前是否是實現此需求的最佳時機;

04 優先級排序

需求分析完成之後,還是會產生很多需求待實現,實現需求的優先級也十分重要。

需求的優先級有很多種原則可以採用,最常用的規則:KANO模型、四線限法則、前/後置需求、資源最大化原則等。(會在下一篇文章著重介紹這些法則的運用)

本文由 @carefree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