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把訂閱號的新排序規則稱作「閱讀效率優化」,雖然還未鋪全量,但仍值得思考一下:此舉對微信、運營者、用戶分別意味著什麼。
剛剛看到一篇報道,微信訂閱號正在灰度測試新排序規則:不再按時間順序顯示,有推薦成分。事實上,早在半年前該功能就在小範圍灰度測試了,近期灰度範圍疑似擴大,便引發了大家的關註。
近兩年,市場上幾乎所有主流社交、信息、內容平臺的信息流都採用了智能算法推薦,微信除外,無論是訂閱號還是朋友圈都是按時間排序。
微信把訂閱號的新排序規則稱作「閱讀效率優化」,雖然還未鋪全量,但仍值得思考一下:此舉對微信、運營者、用戶分別意味著什麼。
從用戶方來看
從用戶的角度看,微信團隊認為:隨著用戶訂閱的公眾號增加,用戶收到的內容越來越多,在閱讀選擇時成本增加了,感興趣的內容時有漏過,而一些雖然關註卻並不太感興趣的訂閱號內容,可能會影響到用戶的閱讀意願和體驗。
以上是微信官方對用戶心裡的揣測,實際上,用戶是否買單我們還得打個問號,與此同時也要問問自己,是否接受和期待。先拋出幾個我關心的問題:
1. 想看最新的消息怎麼辦?
我猜很多用戶一定會嚷著“不喜歡,已經習慣了時間順序查看,能夠看到最新的文章”。其實我也在想,不按時間推送,時效性怎麼算?
拋開“如何定義最新”不說,回頭想想,在今日頭條上,從來沒有按時間排序過,但我打開好像總能看到最新的信息。其次,訂閱號消息列表的右上角可以切換到會話模式,按更新時間查看歷史消息。
而且今日頭條、知乎、抖音、微博等產品,首頁推薦都不是按時間排序,但好像我們並沒有覺得不適。其實,在這裡可以拋出一個問題:如果把上述幾個產品改為時間排序,你怎麼看?
2. 影響排序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團隊透露:排序會根據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等綜合因素動態變化。至於這幾個綜合因素如何評估,微信團隊暫未透露。
其實上面提到的這三個因素在我看來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公眾號打開率及用戶的互動數據——評論、在看、分享、收藏等占比。說白了,公眾號的死忠粉越多、用戶對內容的互動行為越多,推送被率先推薦的幾率就越大。
那我有個新的疑問:類似於人民日報這種公眾號(篇篇10萬+,點贊率和評論率都超高)的更新頻率,都要優先展示嗎?如果微信針對高頻更新有做降權處理的話,低頻更新的文章反而會更容易被看到。
3. 星標的作用如何體現?
我猜會有一些用戶有疑問:如果是為了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那直接按照用戶的星標進行排序不就好了,把星標的推送排在前面,星標就是我的選擇啊。
通過“閱讀效率優化”能力,可以提高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閱讀效率,用戶更愛看的訂閱號內容,將會優先展示,方便閱讀。
——微信官方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現在的訂閱號消息的列表中,星標的內容除了名稱後加了個星星,在排序上並沒有什麼特殊。但在老版的列表中(現訂閱號消息列表的右上角進入會話模式),星標的公眾號全部是置頂的。
目前我還沒被灰度,但推測星標的呈現大概率會保持現狀。這裡也想拋出自己的問題:星標代表了用戶的強烈喜好,依照這個做內容推薦更容易提高用戶點擊,是過去會話模式的星標數據不好看嗎?如果是為何不直接下掉?如果不是,為何不直接採用這種形式做推薦?
4. 閱讀效率真的會有提升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不會是否定,為什麼呢?
基於我的實際訂閱號閱讀場景來看,公眾號頂部有個「常讀的訂閱號」,如果我主動點進訂閱號列表,我會優先看它們有沒有更新(目測最多12個);其次,在好友對話列表,如果某個訂閱號更新了,它會標個紅點,如果標題吸引到我了,我也會點進來。
從這兩個場景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基於「時間推薦」還是「效率推薦」,對我的影響不大,既不會提高我翻閱訂閱號的頻率,也不會讓我錯失某個重要的信息。畢竟,公眾號的新聞傳遞效率是小於媒體平臺、社群和朋友圈的。
從運營方來看
對於運營者而言,又喜又悲,悲在“套路運營”的“成就感”被大大降低了,而如果你是認真做內容的人,那你就偷著樂吧。
1. “套路運營”被大大降維了
微信團隊表示對運營者而言這是一種更公平的展示方式——通過誘導關註等方法違規吸引粉絲的公眾號,在新的排序方式下將更難獲得與其內容質量不相符的高閱讀量,而真正靠內容吸引粉絲的公眾號,其內容將會更高效地觸達常讀粉絲。
另外還有一點,做過新媒體運營的朋友都知道,公眾號的推送時間是有講究的,比如晚上9點推送的打開率會大大高於下午3點。這引發了什麼問題呢?
你9點推送文章,原本按照時間排序,剛好又是用戶的高峰閱讀時間點,文章的打開率就有保證了。但最新的排序規則中,按照某些標簽和用戶興趣進行推送,你9點推送的文章,被七八點推送的熱門話題淹沒了,要刷好幾屏才能看到,而用戶可能刷兩屏就去睡了。
最後還有一點,如果真的能根據內容質量和用戶喜愛程度作為排序推薦的依據,相信會大大減輕標題黨對我們的“荼毒”。但反過來從運營者的角度看,如果還是依靠標題、製造噱頭來吸引關註,那你的文章可能永遠在訂閱號列表墊底了。
2. 內容深耕者的春天
前面講到誘導關註和標題黨將會受到降維打擊,那認真經營內容的朋友們自然會被“重用”。
只要保持著“認真做內容”的心態去經營公眾號,能夠保證文章的互動率(評論、分享、在看等)數據保持在不錯的位置,那麼你的內容極有可能被優先推薦。
如果回看公眾號最近的更新:微信在公眾號文章底部增加的「相關閱讀」、還有「在看+看一看」,不難發現微信一直“想辦法”扶持優質、小眾內容,試圖將更多的流量帶給更多專業做內容的朋友。
3. 從微信方來看
微信將這一變化稱之為“閱讀效率優化”而非“智能推薦”,是對用戶已關註的訂閱號發出的內容進行排序的優化,與“看一看”並不衝突。
“看一看”信息流是算法推薦和朋友推薦的結合,而公眾號“閱讀效率優化”重點解決的問題是,提高優質內容、用戶感興趣內容的排序優先級。
——微信官方
4. 閱讀效率是怎麼被優化的?
根據微信團隊的介紹,增加“閱讀效率優化”功能後,用戶收到的訂閱號消息的排列順序會有所改變,從絕對的時間線排序到根據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以及文章內容質量等綜合因素進行動態調整。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微信此舉並不是「重構」了訂閱號的推薦邏輯,而是在原有的推薦邏輯上做了「升級」處理:
- 只推薦你關註的公眾號;
- 保持時間線排序的基本邏輯,部分優質文章會被“插隊”展示。
如此來看,它確實不是智能推薦:你關註的公眾號發佈的所有內容都在你的訂閱列表裡,你沒有關註的公眾號和內容不會推薦給你。
5. 能拯救日漸走低的打開率嗎?
公眾號打開率一年不如一年已是眾所周知的事了,加上“用戶獲取內容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內容的形式也越來越多”的影響越來越大。即便最近兩年,微信不斷推出新功能來提升和激勵優質創作者“不要放棄”、“仍有機會”,但打開率依然不容樂觀。
張小龍也公開表示過:“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於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
我比較相信,打開率不會再有大的提升,但如果不降低,或是讓一部分優質賬號的活躍度提升還是有希望的。但這就要求,既要不斷提升內容價值,又要優化用戶的閱讀體驗,也就是兩端用戶都要服務好、培養好。
最後
早在2018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就表示:微信訂閱號不會做信息流,只會逐步改善閱讀效率和體驗。並強調:訂閱號是用戶自己訂閱的,我們只會改善閱讀效率,而不是胡亂變成不可掌控的信息。
張小龍說:“訂閱號只是大家訂閱的一個集合,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於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
如此來看,“閱讀效率優化”的初心沒變。
#專欄作家#
燒包鹿,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小助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年產品經理,互聯網深度用戶,善於分析用戶。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