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賢納士是每個企業都有的流程,那該怎麼招賢如何納士呢?如何定義人才呢?如何更好的人盡其才呢?圍繞以上問題進行分析。
如何定義人才?
企業應該先弄清楚人才的定義,人才是什麼,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要有專業性,這個專業知識不僅是書本上的還有對某領域的經驗和感悟,第二方面要有創造性,需要有格局、勇氣、新思維,第三方面要有價值性,有對自己的價值、他人的價值,社會的價值,滿足三個方面才算是人才,這就需要人才具有高素質、強能力、高學歷。
這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員工,但三個方面都滿足的人,則是少之又少,如果單獨按照這個要求來招聘的話,效果會很不明顯,那就需要企業的領導者,先要明確的就是自身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企業現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是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還是衰退期,根據企業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招聘要求。
如何招賢納士?
如果是初創期,對於人才挑選的門檻可以相對低一些,但並不是說要沒有要求,初創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標準,每天約很多人面試,什麼樣的都全盤接下,或者說在招聘的時候沒有要求,上崗之後,開始各種條條框框,導致面試很多人,很多人入職,很多人離職,這樣是非常無效且浪費時間的。
對於初創期的企業,有兩種狀態:
- 一種狀態是招,企業領導者不擅長某一板塊,比如財務或運營,這樣的公司會招聘在某一特地板塊有所成就的人;
- 另一種狀態是納,需要能夠和企業肩並肩奮鬥的人,這個人才不需要有多麼棒的工作經歷,但需要人才能夠積極上進、腳踏實地。
如果是成長期,企業發展迅猛,同時對人才的要求就要相對的高一些,從而淘汰一些跟不上企業腳步的人才。這個時間,企業容易犯一些錯誤,就是覺得崗位不缺人了就停止了招聘,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來說,還要不斷物色和崗位更加匹配的人才,現走現招很難找到合適的,而且還會因為任務的壓力,變得焦慮和盲目。
對於成長期的企業,有兩種狀態:
- 一種狀態是招,招一些在崗位上有多年經驗、能力的人,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並且能夠不斷充實自己,與企業共前進的人;
- 另一種狀態就是納,需要接納其他行業做的不錯或者有一些成就的人,需要企業能夠有包容且開放的心態,接受其他行業的優秀人才,以全新的視角為企業帶來新的價值。
如果是成熟期,企業具有一定規模,是行業中的巨頭,這時候會有很多人才主動找到企業,但企業也不要過於樂觀。這個時候更要謹慎,制定招聘要求的時候要門檻高一些,在眾多選擇中,優中擇優,企業也是在這個時候,最容易招到人才,只有企業足夠強大,才能吸引足夠優秀的人才。
對於成熟期的企業,有兩種狀態:
- 一種狀態是招,因為規模不斷擴大,需要的員工也是越來越多,需要敢闖敢乾的新人,也需要經驗豐富,能夠幫企業分擔的精英,這時候就需要企業在招聘這方面有明確的分工,什麼樣的職位該有什麼樣的人來面試;
- 另一種狀態是納,開始關註各個圈子有創造力且有影響力的高管,接納他們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打破公司固有的思維,帶領下屬突破工作瓶頸。
如果是衰退期,企業開始呈下降趨勢,不管是盈利還是在招聘上,都在不斷下降,這個時候企業就應該專註哪些崗位還有空缺,要學會捨棄。對於沒有辦法持續給公司帶來價值的員工,給予辭退,因為就公司目前的階段來說,一個蘿蔔一個坑就是最好的安排。
對於衰退期的企業,有兩種狀態:
- 一種狀態是招,招流失的人,對各個崗位的員工保持觀望態度,一旦有不明朗情況,就應該事先做好招聘準備,以免崗位空缺,影響正常運轉;
- 另一種狀態是納,這個時候主要是向內察覺,看看哪些人才是值得儲備和重點培養的,公司到了衰退期需要培養優秀的接班人、經理人,將這個產業進行分裂,通過接班人、經理人延續企業的生長。
如何更好的人盡其才?
首先要瞭解每個員工或者人才,企業不僅僅要看到這個人才的優點,同時也要看到他的短板;其次要瞭解這個崗位的性質,要知道這個崗位需要什麼特質的人來駕馭他;最後將兩者進行匹配,企業在考慮的時候一定要全面,而且領導人想要什麼樣的人才一定要向下普及,讓每個人都知道,這樣就會讓在前線招聘的人員,更能清楚想要招的是什麼樣的人。避免那種前線只是求量不求質的局面,這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如果前線就能過濾一部分人,那高管面試的時候就是最後的決策了。
現在的招聘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招聘人員看到求職信息,就大面積撒網,之後也沒有詳細溝通,直接就約面試,如果前期就能和求職者溝通,比如崗位職責問題,薪資問題以及硬性要求,這就會提高工作效率,留下來面談的都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不至於在去當面才瞭解,既耽誤面試者的時間又耽誤領導者的時間。
所以,從現在開始,整頓招聘制度,先簡單瞭解對方之後,再說邀請您面談,而不是直接就說有興趣面談。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讓所有職位都有不可代替的價值,這才是企業該有的狀態!
作者:韓笑,公眾號:HANVVVV,6年市場營銷經驗、4年管運營經驗,為10家民企做過商業咨詢,參加策劃、定價、運營工作
本文由 @韓笑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