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組織中,設計師如何主導頻道改版?"

本文將以“門票頻道改版”為案例,跟大家探討設計師如何在日常工作主導項目落地。

“這個按鈕再大點!”

“這個按鈕改個鏈接看看,十分鐘後….. 要不還是改按鈕吧 ~”

業務方大佬:“設計師不就是專門做PPT的嗎?”

這些設計師的日常吐槽,描述了很多設計師不受重視,沒有話語權的現狀。

時間長了,你會感覺到生命在消耗,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瑣碎的糾纏中,累覺不愛,忘卻初心。

那麼我們如何解決這個現狀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一個商業組織,永恆不變的是對價值與利潤的追求,而設計師的某些工作對商業的影響並不顯著。如果長期以設計思維處理日常工作,必然會遭遇價值無法自證,陷入被動承接需求的狀態。

當我們開始 “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才是改變這一切的開始。

接下來我將以“門票頻道改版”為案例,跟大家探討設計師如何在日常工作主導項目落地。

全文將分為三部分:

  1. 業態屬性挖掘
  2. 產品思維搭建
  3. 體驗模式落地

改版後的頻道:

一、業態屬性挖掘

對業務的研究會讓我們跳出設計的思維框架,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讓設計方案的根基更加牢固。以我所涉獵的在線門票行業為例,用一個思維框架來拆解行業的特性。

生意的本質就是把什麼商品(what),通過什麼盈利方式(how),賣給誰(who)?

1. 1 在線門票業務的特質

1.1.1 門票是什麼商品(what )?

旅行業的本質是對“時間”與“空間”的搭配重組,包裝成服務售賣給消費者。門票屬於旅行業中的標品類目,它售賣的實際上是進入景區空間的憑證。

1.1.2 門票的盈利方式(how)

票務經濟 + 產業經濟。資源方會將門票分區域,分時段售賣,最大化的提升景區的價值。圍繞景區展開關聯業務,比如到達景區的交通,景區內餐飲娛樂,景區附近的酒店住宿等。

1.1.3 門票用戶的行為模式(who)

用戶對景區的興趣度,會受到訪問頻次的影響,通常來說,距離用戶活動半徑越近的景區,頻次越高,興趣度越低。反之,興趣度越高。本地用戶通常周四購票,周末出行。以周為單位,頻次較高。

二、產品思維搭建

設計師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嘗試著鍛煉自己的產品感。將業務邏輯轉化成有價值的用戶產品,在服務用戶的同時,也要堅固平臺的流量轉化。

2.1 什麼是導購頻道?

首先,在電商產品中,頻道有著流量分發的作用:多維度的分發,擊中用戶需求的幾率就會更大,頻道的導購效率就會提升。其次,頻道有著沉澱用戶心智的作用,用戶需求的滿足,會帶來持續的回訪。

2.2 門票頻道在平臺的定位

門票是在線旅游業務中相對高頻的流量來源,因為客單價較低,用戶決策周期短,獲客成本不高,可以為大盤業務帶來大量的新增用戶。

三、體驗模式落地

3.1 頻道現狀

框架層:流量分發維度的單一造成了用戶跳失率的飆升,沒有達到為下一級頁面導流的作用,需要重構框架來承接流量分發的任務。

表現層:旅行的沉浸感弱,視覺品質感低,需要系統的視覺語言定義。

3.2 設計洞察

我們去觀察用戶的旅行場景,嘗試著在其中抽煉出共性。

當你經歷一次次的旅程,你會漸漸發現:旅行的終點在變化,同行的伙伴在變化;經歷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自然的四季更替。回想你的旅行,總會有一個場景留在記憶深處,也許是東京的漫天櫻花,也許是墾丁的午後陽光,也許是加拿大的似火紅葉,又或許是北海道的茫茫雪原。

為了喚起用戶共鳴,沉澱用戶心智,我選用了“四季模式”來構建頻道的導購體驗。

3.3 四季模式的導購體驗

  • 背景層:以四季的氛圍渲染來提升頻道的沉浸感
  • 框架層:豐富流量分發的維度,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精準引導用戶進入下一級承接頁
  • 表現層:構建“四季”視覺語言,來提升頻道品質感。

3.4 框架層設計

在門票這種“高頻消費低決策成本”的業務場景中,周邊旅游的用戶占比較多。影響用戶決策行為的關鍵因素如下:

  • a.主題玩法的豐富度:門票的業務場景比較抽象,需要用主題玩法的聚合,具象化用戶需求,激發用戶靈感。
  • b. 用戶出游行為周期: 本地用戶通常周四購票,周末出行。以周為單位,頻次較高。
  • c.用戶對POI的興趣度:會受到地理圍欄範圍的影響,常駐地用戶對頭部景點的興趣度低,對長尾景點的興趣點高,有嘗新的心理。

3.4.1 細化框架,提升流量分發效率

根據業務特性&用戶需求,調試頻道框架。

頭部用搜索來承接有明確需求的用戶,點擊後進入搜索listing,配合篩選加快用戶對商品的決策。

腰部用豐富的主題入口,與營銷坑位承接需求模糊的用戶,盡可能的豐富流量分發的顆粒度,引導用戶進入承接頁。

尾部用結構化listing來承接長尾需求的用戶,並搭配與貨品關聯的主題卡片,豐富listing的構成,促進翻屏率的提升。

3.5 表現層設計

3.5.1 “四季”視覺語言定義

這是視覺語言定義的基本模型,接下來我會逐漸展開這個從image board 到視覺轉化的過程。

首先,用image board 的形式將抽象的設計理念可視化 ,圖片要求能夠精準的表達理念,以便為視覺元素的提取打好基礎。

從大量的image中提取大自然豐富的色彩,並按著四季分類整理。

提取出的這套色彩非常接近自然色,飽和度較低。為了適用於RGB的屏幕,在提高色彩飽和度的同時,應用臨近色原則,調和出一套微妙的漸變色,來迎合年輕的旅行用戶。

3.5.2 視覺語言轉化

視覺語言的轉化能力也就是對 “界面關係的控制能力”。要確保所有的元素能進行相互的對話,要去解決設計語言的整體性,控制各個元素的邏輯關係保持一致性,使各元素間相互強化。如果有某一個元素不和諧,那麼整體的視覺語言的力量就會被削弱,產品的魅力屬性也隨之變弱。

在這個四季的模式下,設計側主導了項目的提案以及落地,並用推動了業務方按著四季的邏輯組織貨品,運營頻道。頻道的流量分發效率得到了提升,四季的視覺語言也帶來了頻道品質感和用戶滿意度的提升。

以上,是一個從業多年的設計師,被反覆按在地板上摩擦後的領悟,要想獲得主導權:

首先,要升維思考,充分理解業務屬性,以及產品邏輯,能夠將業務訴求轉化為設計方案。其次,要降維打擊,在項目推動過程中,始終從業務&商業的角度闡釋方案,與組織內部快速達成共識,促進項目的高效落地。

職場不易,見天兒都得練 “平地摳餅,對面拿賊” 的手藝,各位道友權當參考。什麼?您問我練的怎麼樣?我要是八面玲瓏了,早去馬爾代夫曬太陽了 … …

本文由 @之鹽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