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被互聯網拋棄”的一代人?"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不懂如何操作智能手機、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似乎正與時代潮流漸行漸遠,那麼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們是否為這類群體設計出適宜的老年人模式與產品呢?讓我們看看筆者是如何思考的吧。

一、老年人認識互聯網

年近八十的劉奶奶不喜歡互聯網,在她的口中,“操作複雜、輻射大、容易上當受騙”成為了智能手機的標簽,每次子女問她是否需要更換手上使用多年的諾基亞的時候,劉奶奶總是用“那是年輕人的玩意”搪塞過去。

連諾基亞這種傻瓜式操作的產品,劉奶奶當初也學了好久才記住常用的撥打電話,發短信的操作,到目前為止,如何添加好友號碼到通訊錄依然讓奶奶感到頭疼。看上去劉奶奶應該與互聯網永遠絕緣了。

事情卻發生了改變,老伴的過世讓劉奶奶的時間一下子就空下來了,子女怕奶奶一個人孤單,給奶奶配置了一個智能手機,1000來塊錢的手機被奶奶吐槽多次太貴,但對於新奇事物的好奇是人類本能,劉奶奶也開始興衝衝地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在子女的協助下學會了使用微信”,這往往是老年人接觸互聯網的第一步,微信簡單的操作邏輯,讓劉奶奶很快學會了和子女發消息,慢慢地,朋友圈,微信公眾號也逐漸走進老人的生活,但這一切,也從這開始打住了。

這個劉奶奶,就是我的奶奶。

搜索、購物、娛樂成為了老年人弄不明白的概念,繁雜的界面、複雜的操作、多樣的功能讓老人無所適從,微信作為很多老年人入門互聯網的第一步,往往也成為了眾多老年人的最後一步。

互聯網產品們越來越關註年輕用戶,作為Z世代用戶聚集地的B站風光無限,前兩天發佈的《後浪》更是刷屏朋友圈,進一步帶動股價上升。

《後浪》效應明顯

泱泱互聯網,竟然除了微信很少有一個能讓老年人輕鬆入門的產品,這不得不說是種遺憾。

二、老年人產品核心需求

筆者總結老年人對於產品的比較核心的需求:

  1. 字體夠大;
  2. 操作傻瓜;
  3. 實現步驟短;
  4. 顯示直觀,最好存在引導;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老年人更加不願意進行嘗試,下載APP往往都是子女替他們操作,考慮到實用性(與子女聯繫),學習成本(上手簡單),微信成為了多數老年人接觸互聯網的入口。

筆者個人感覺除了微信之外,字節系的產品也非常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今日頭條,抖音等已經承載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娛樂生活。

三、如何撬動老年人市場?

目前互聯網對於老年人不太友好的原因除了為了貼合年輕人使用習慣,導致操作愈加複雜,功能過剩導致老年人難以適從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下載操作過於困難。我們可以想一下,下載一個新app需要進行哪些操作?

三步,每一步都是一個門檻。而我們要撬動老年人市場,也首先需要考慮這三步的轉化問題。

1. 提高品牌感知,讓老年人知道產品是什麼做什麼

從這方面思考,有兩條路徑可以考慮,一是從子女入手,讓子女告知老年人產品及其功能,並幫助其下載,教其操作。二是通過電視廣告(老年人現在接觸社會主要還是通過電視)等方式鞏固品牌認知,讓老年人知道產品是什麼。

第一種方式是最符合邏輯的解決方案,但是要求子女在老人身邊,現代人往往和老人一塊的時間都是節假日,所以節假日的運營,包括當時支付寶所做的“親情號”等嘗試都是為了對老年人實現轉化。

第二種方式需要製作洗腦廣告,比如拼多多非常魔性的廣告歌,讓我家不關註互聯網的奶奶都知道了拼多多是一個買東西非常便宜的電商平臺,並將拼團的概念植入,是非常成功的廣告案例。

2. 簡化下載流程,讓老年人先使用上產品

這一步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高昂的下載成本導致老年人很難進行新的嘗試,所以之前移動互聯網鴻蒙時代“下載預裝,捆綁下載”等流氓行為大行其道,直至現在,很多APP依然隨著手機出廠自帶,廠商收取費用的同時,也降低了用戶下載app的時間與學習成本。

筆者一直在思考下載轉化場景如何優化,當下的廣告推廣方式通過鏈接跳轉到下載頁只能實現用戶的被動轉化,其對於推薦的精準度,推薦出現的位置有很高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安卓平臺,存在跳轉頁無法喚醒手機自帶的應用市場,或是要下載應用寶等三方市場的情況,這無疑為轉化也帶來了額外的成本。

當下最優質的老年人流量入口是微信,微信生態中小程序是最適合老年人的使用場景。

因為小程序往往只覆蓋產品核心功能(老年人夠用),可以直接調用微信用戶信息(免去註冊等繁瑣步驟煩惱),即使當下中文互聯網切割的環境導致了微信生態的不完整,比如你沒法在小程序中使用淘寶,沒法在小程序中使用百度,但基本都能找到替代品。

四、暢想一下“老年人模式”

在國家的規定下,基本上市面上的主流app都加入了青少年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會屏蔽一些不良內容,並有防沉迷機制,從這角度來看,極大地方便了家長對於青少年的管理。

那麼為什麼不能有一個“老年人模式”呢?

在這個模式下:

  • 屏蔽存在爭議且可能誤導老年人的內容(老年人容易相信虛假信息);
  • 關聯子女賬號能夠對老年人使用app情況進行遠程操作(幫助老年人出現問題時解決使用問題);
  • 加大字體(當下調節字體的設置被藏在n級入口下,老年人難以找到並操作);
  • 優化顯示(去除非核心功能顯示,界面更加清爽);對操作進行詳細的引導;

能猜到這個功能的受眾不會很廣,對於平臺來說並不能提升多少商業價值,但是從人文關懷來看,這或許是個很棒的嘗試。

總結

科技向左,人文向右。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在經歷了野蠻發展之後的互聯網,是不是也可以嘗試尋找科技與人文的結合點,讓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的福祉,後浪奔涌,也別忘了前浪的默默付出。

互聯網普惠精神的弧光,照射到更遠的地方,也請對步履蹣跚的老年人更溫柔一點。

作者:隨心將夜;微信公眾號 : 互聯網菜鳥產品進階之路;知乎號:@Beatnik

本文由 @隨心將夜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