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東死於孫正義太有錢"

鉛筆道薦語:

二房東生意模式中,規模,資金流,利潤,三者不可兼得,最多選兩樣。

規模+現金流=沒有利潤;利潤+現金流=規模無法擴大;規模+利潤=靠爹

那麼問題來了,二房東的死線在哪裡?

文丨半佛仙人

過去的2年間,二房東生意被這個世界各種毒打。

高端的如共享辦公We Work,共享酒店OYO,中端的如各種民宿,個體戶酒店,乃至各種長租公寓,低端的如各種共享自習室等等,大家在倒霉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你爭我趕,賽出了風格,賽出了體育精神。

We Work尿崩的估值,OYO把員工優化了一批又一批,民宿行業密集升天,長租公寓更是年輕人的第一場社會毒打,至於其他小玩家,還沒活到投資人吹牛就沒聲音了。

問題來了,二房東是我們傳統觀念中非常賺錢的生意,涉及房產又涉及空手套白狼,甚至還有資產證券化,聽起來就穩得不行。

那為什麼看起來非常好的二房東生意逐漸裸泳呢?

剛好,我業餘做過很長一段時間二房東,就是從房東手裡租下一些房子自己裝裝轉租的那種,我覺得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二房東生意模式中,規模,資金流,利潤,三者不可兼得,最多選兩樣。

規模+現金流=沒有利潤,大部分二房東業務走的是這種模式,業務本身不賺錢,靠規模在跑現金流,然後持續擴大規模,等待資本買單。

利潤+現金流=規模無法擴大,大部分獲得滋潤的小二房東是這種模式,能賺到一些錢,但是沒有辦法擴大規模,管理十幾套房子已經到極限了。

至於規模+利潤=靠爹,只有大型的房產公司拿出自己的自營物業來做自己的二房東,才有可能做出規模+利潤,這個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中,這個核心競爭力無可複製。

那麼問題來了,二房東的死線在哪裡?

在規模,二房東規模化之後,風險會很高,經不起市場波動。

傳統行業講究的都是規模越大,越能攤平成本對吧?

但二房東不是。

二房東不是說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的,實際上你房源越多,市場上剩餘的房源越少,再加上同行競爭,你獲取新房源的成本是越來越高的。

更別說隨著房源增加後,租客們層出不窮的問題,這還要增加大量的運營成本。

換句話說,這個模式是,規模越大,成本越高,越容易出問題,越容易加速翻車。

那些活得好的二房東都是小規模賺點差價討生活的。

過去做二房東生意的玩家如意算盤打的很好,只要盤子足夠大,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賺錢,要麼在一級市場賺投資人的錢,要麼二級市場賺股民的錢,羊毛出在豬身上嘛,大家就是玩兒跑得快。

但二房東行業其實撐不起這樣的故事。

二房東本質上是賺差價,是一個非常扣扣索索賺辛苦錢的事情,根本沒有外面想的那麼性感,也支撐不起資本這麼造夢。

那為什麼大家都去這麼做了?

因為孫正義蹦出來了,因為孫正義投了We Work,投了OYO,投了自如,而且都是大手筆。

這讓大家以為規模模式可行,因為孫正義看起來不傻吧?

於是一堆跟風的項目和投資人都跳出來了。

但這次,We Work和OYO證明,孫老師有點傻。

他們倒是靠著規模,從孫正義身上大賺了一筆,自如最新一筆融資也和孫老師有關,但是孫正義在二級市場慘的不行甚至公開道歉。

超級投資人轉眼就成了超級接盤俠,孫正義發現自己活在夢裡,然後所有二房東一起跳水。

為什麼過去屢試不爽的造夢模式不行了?

為什麼在美上市的長租公寓股價都不好看?

因為造夢模式本質上靠的是信息不對稱來吹牛,很多互聯網項目支撐高估值的其實就是想象力,靠的就是業務讓人看不懂,成本讓人算不透,信息不透明,然後販賣改變世界的希望。

他們是如此賣力,以至於很多科技公司的報告我讀起來都感嘆這些人不去寫科幻小說是人類文明的損失。

大部分Old Money也沒大家想的那麼聰明,他們看這些高科技公司都是不明覺厲的狀態,正因為看不懂,所以很容易被各種概念忽悠,上當接盤。

畢竟他們也擔心自己被世界拋棄。

但是二房東這個行業不一樣,這個行業太古老了,太透明瞭,以至於沒法吹牛。

規模,利潤率,空置率,現金流,業務質量,都是一眼可以看透的,這是傳統資本擅長的領域,要按照他們的規矩來,New Money的玩法這裡行不通。

騙資本的錢,一定要搞出新花樣來讓他們吃不准。

一旦給他們吃準了,你就沒得吃了。

想騙接盤俠,一定要用想象力唬住他們,不然自己就成了接盤俠。

孫正義在二房東領域砸錢跑規模,一開始就犯了戰略性錯誤,不該在Old Money的優勢領域去騙他們。

但是孫正義沒得選,因為他手裡的錢太多了。

當一個人手裡的錢太多的時候,花錢本身就成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王多魚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拼命花錢這件事情本身,是存在的。

這就和很多公司的部門一到年底就拼命花錢一樣,上一年預算花不完,下一年預算就會縮減是一個道理。

第一期遠景基金募資960億美金,要在幾年內花出去,這部分錢要是花不出去,那麼本身就證明瞭孫老師的能力不行,而且也沒有下一期了。

所以錢必須要花,但是由於錢過多,導致市場上沒有足夠的標的物來吃掉這些錢。

沒有怎麼辦?

孫老師的想法是自己造標的物,但是自己造標的物也要看領域,你說投個漢堡店砸個幾十億美金也不像話啊。

只有地產行業才能吃得下這樣的投資,但如果是造房子,那麼首先是錢需要的過多,其次又是太不性感了,沒有想象力。

所以綜合考量下,二房東模式成了孫老師的心頭好。

又能合理吸納資金,又能講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的故事。

但是孫老師沒有想到的是,二房東模式實在是過於不給力,成本實在太高了,整體虧損是越來越大,而且恰恰好,地產市場又足夠透明。

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行業靜靜地看著二房東們裝神弄鬼瞎吆喝,然後笑著吐了口痰。

當然,孫老師還是不服氣的,又補充資金買了We Work的大部分股權,同時又參與了自如新一輪融資,對於OYO,他也制定了全新的計劃。

但問題是,當他投入的資金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整個市場能接他盤的人就不多了,而那些人現在往往都自顧不暇,還有不懂經濟的病毒出來搞事兒。

最終故事成了事故,行業一起上天。

大家一起成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